拨乱反正之后,汪曾祺因牵涉到“她”的事务而成为了重点审查对象,这段经历让他倍感压力,整整两年时间,他写下了十多万字的检讨。在检讨中,他坦诚地写道:“她”曾给予我解放,对此我心存感激。最初,我只是觉得“她”言谈间流露出一股流氓气,动不动就自称老子。 汪曾祺的脑海中,有一个场景始终难以忘怀。那是在康平桥的办事处,“她”来回踱步,声色俱厉地嚷道:“叫老子在这里试验,老子就在这里试验。不叫老子在这里试验,老子到别处试验!”当时,汪曾祺和阎肃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而剧团书记薛恩厚则满头大汗,紧张得不行。回到招待所后,薛恩厚的脸色仍然通红,汗水止不住地流。一九七〇年五月十五日,“她”召集汪曾祺等人一起讨论《沙家浜》,以便最终定稿发表。在讨论过程中,“她”指出哪句需要修改,汪曾祺便立即根据“她”的意见进行修改,直到“她”满意为止。经过全剧的通读和修改,“她”对最终的结果深感满意。 汪曾祺当年负责《沙家浜》的唱词部分,于会泳负责《沙家浜》唱腔。于会泳深刻认识到现代戏音乐设计中唱段安置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唱段的数量固然重要,但安置场合和表现深度更为关键 。他指出,将唱腔安置在准确的位置,并且达到一定的深度,是现代戏音乐设计的关键所在 。 在《沙家浜》中,他摒弃了传统戏曲沿叙事线索布置唱段的常规做法,而是巧妙地将重要唱段安排在冲突最尖锐、人物内心最丰富的地方 。这样的安排,使得唱段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剧情和人物塑造,充分发挥音乐在戏剧中的表现力。例如,在 “智斗” 一场中,阿庆嫂、刁德一和胡传魁三人的对唱,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想法展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成为了全剧的经典片段 。 《沙家浜》在音乐革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结构,这种结构从传统的叙事戏曲样式,成功转化为以戏剧性为主、偏重音乐审美的歌剧样式,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在传统戏曲中,音乐往往是为叙事服务的,唱段的安排主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在《沙家浜》中,于会泳大胆创新,将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放在首位,通过精心设计唱段的位置和内容,使音乐成为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这种新的音乐结构,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的起伏变化,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冲突,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 客观的说,样板戏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创作方面,样板戏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现实生活,将时代精神融入到戏曲创作中 。当代戏曲创作也应立足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作品 。 可以借鉴样板戏在题材选择上的创新,打破传统戏曲题材的局限,拓展创作视野,使戏曲更贴近现代观众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同时,在音乐创作上,要勇于创新,吸收现代音乐元素,丰富戏曲音乐的表现力 。可以借鉴样板戏引入西洋乐器、创新唱腔等做法,为戏曲音乐注入新的活力 。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音乐、多媒体技术等,为戏曲音乐增添新的色彩 。 在表演方面,样板戏吸收多种艺术元素,丰富表演形式的做法,为当代戏曲表演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代戏曲表演可以借鉴样板戏,将舞蹈、话剧等艺术形式与戏曲表演有机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 。在舞蹈运用上,可以根据剧情和人物需要,设计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增强表演的观赏性 。在话剧元素的融入上,可以借鉴话剧的表演技巧,如真实的情感表达、细腻的人物刻画等,提升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当代戏曲表演还应注重培养演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戏曲基本功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现代戏曲表演的需求 。 在理论研究方面,样板戏在音乐革新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理论成果,如于会泳对《沙家浜》音乐结构的分析和总结,为当代戏曲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当代戏曲理论研究可以深入挖掘样板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戏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要加强对戏曲音乐、表演、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健全戏曲理论体系,推动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还应关注戏曲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如何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如网络、新媒体等,扩大戏曲的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 。
拨乱反正之后,汪曾祺因牵涉到“她”的事务而成为了重点审查对象,这段经历让他倍感压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10-09 19:27:2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