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直言:“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10-09 16:51:57

叶剑英直言:“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大家逐渐认识了毛主席。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干成了建立新中国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件大事情!” 毛主席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着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他深刻地认识到,干部参加劳动,绝非只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关系到党的建设全局的关键所在 。在他看来,劳动是一座桥梁,能够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使干部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 。通过劳动,干部能够亲身体验群众的生活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增强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意识 。这种意识的增强,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多次强调干部参加劳动的重要性 。他指出,干部只有与群众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才能真正理解群众的疾苦,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 回想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期间,1000 多名与会代表满怀激情,一致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毛主席站在时代的潮头,高瞻远瞩地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总路线而努力奋斗,向着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奋勇进军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圆满闭幕后,紧接着,八届五中全会于 5 月 25 日在北京举行 。当天 13 点,阳光洒满了怀仁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及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陆续来到这里集合 。他们身着朴素的粗布衣,头戴遮阳的草帽,脚穿舒适的圆口布鞋,每一个人都如同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毫无领导的架子 。他们即将前往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一场意义非凡的劳动 。13 点 40 分,5 辆大轿车缓缓驶出中南海,满载着中央首长,向着十三陵水库疾驰而去 。车窗外,微风轻拂,田野里的庄稼在风中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的到来欢呼喝彩 。 15 点 20 分,当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身影出现在十三陵水库工地指挥所时,立刻被眼尖的群众发现了 。刹那间,整个工地沸腾了起来,“毛主席万岁” 的欢呼声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响彻云霄 。这欢呼声中,饱含着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和敬仰之情 。“毛主席来参加劳动啦!中央领导同志都来啦!” 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热火朝天的水库工地 。 大家的情绪瞬间被点燃,群情激昂,干劲十足 。工地的大扩音器不断地播出热情洋溢的文章,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鼓舞着每一个人的斗志;大扩音器还不停地播放颂扬党和领袖的歌曲,那激昂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让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领袖和人民紧紧相连,亲密无间,这种感人至深的场面,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 毛主席大步走到工地,顺手拿起一把铁锹,和彭真一起,专注地往一个柳条筐里装土 。他的动作娴熟而自然,使用铁锹的样子,就像握笔写文章一样洒脱自如,仿佛他本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又像是一个干活的行家里手 。周围的群众看到毛泽东亲自劳动,都被深深地感染,纷纷争先恐后地围拢过来,想要近距离感受领袖的风采 。大家的眼中闪烁着激动和敬佩的光芒,现场的气氛热烈而又温馨 。 当毛主席放下铁锹的那一刻,一个年轻的战士迅速跑了过来,他的眼中满是崇敬和激动 。他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军服,小心翼翼地将毛泽东用过的这把铁锹包了起来 。他紧紧地抱着铁锹,激动地说:“看到这把铁锹,我们就想起了毛主席,我们的干劲就会更大了!” 在战士的心中,这把铁锹不仅仅是一件劳动工具,更是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象征,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 直到 18 点 40 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才结束了一天的劳动,离开工地 。然而,他们的到来,如同一场春雨,滋润了每一个建设者的心田,让大家的情绪依然十分高涨 。第二天,《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发表了这条振奋人心的新闻,并刊登了多幅照片 。全国人民看到毛泽东亲临工地,与群众一起挥洒汗水,都为之振奋不已 。工地的建设者们更是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鼓足更大的干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尽快保质保量地完成水库的修筑任务 。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云端绮梦绘星河

云端绮梦绘星河

云端绮梦绘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