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1936年,毛主席此话一出,斯诺感到十分吃惊。 (参考资料:2025-07-10 中国青年网——穿透暗夜的“东方预言”——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中国人的心头压着一块巨石,才为台儿庄的“大捷”高呼没多久,厦门、徐州就接连失守,速胜的泡影一戳就破,失败主义的阴云,从南京达官贵人的花园洋房,飘到上海租界里外国记者的笔下,他们算着钢铁产量,已经提前给中国判了死刑。 几乎没人会想到,在陕北凤凰山脚下一孔昏暗的窑洞里,答案正在被一个身影奋笔疾书地创造出来,那是一场思想与时间的赛跑,对抗着整个民族的迷茫与绝望。 毛主席把自己锁在窑洞里,整整八天九夜,每天只有两顿稀饭咸菜,烟一根接一根地抽,脚上的棉鞋被炭火烤焦了都不知道,到了第八天,他头痛欲裂,虚弱不堪,医生劝他休息,他却摆摆手,根本停不下来。 他要回答那个终极问题:中国会亡吗?怎么才能赢? 当这本名为《论持久战》的小册子被整理发表后,它就长了翅膀,它不仅在延安传阅,也出现在了汉口、重庆、西安的街头,它没有复杂的辞藻,却像一把钥匙,解开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中国不会亡,也赢不了快棋,这是一场要慢慢磨的持久战。 这个理论的力量,迅速穿透了壁垒森严的阵营,武汉会战的指挥官,国民党将领白崇禧读完后大为折服,立马就向蒋介石推荐,没过多久,在南岳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这本小册子就和蒋介石的讲话稿一起,发到了国共三百多位高级将领的手上。 卫立煌、傅作义早就把它印发部队学习,冯玉祥更是自掏腰包印了三千册送人,就连几年后,蒋经国的秘书都亲眼见到,他的长官还在反复研读一本破旧的《论持久战》,上面画满了红蓝铅笔圈点,还有密密麻麻的中文和俄文笔记。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阳谋”连敌人都没瞒着,1938年9月,日本的《改造》杂志就刊登了全文,一年后,日本军方的特务机构还在秘密情报里详细分析它的观点,日本人嘴上不说,行动却很诚实,首相近卫文麿很快就公开承认,要放弃“速战速决”的战略。 他们看懂了战术,却看不懂这背后真正的力量源泉,《论持久战》最厉害的地方,是它唤醒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它告诉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你们才是战争的主角。 于是,一个党员就能拉起一支队伍,一个排的兵力就能开辟一片根据地,母亲送儿子上战场,妇女们在灯下赶制军衣,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这些战争史上的奇观,就是人民战争最生动的模样。 当1945年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时,有美国报纸评论说,毛主席的预测一直是正确的,他不是预言家,他只是点燃了蕴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那股劲,那束从窑洞里透出的微光,最终照亮了整个中华民族走向胜利的道路。
[太阳]“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08 18:48:30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