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7年,李天霞因见死不救导致张灵甫丧命孟良,逃到台湾后,他起初并没立刻被老蒋算旧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天霞) 李天霞这个名字,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在抵御外侮的战场上,他算得上是一员骁勇善战的悍将;可到了决定命运的内部纷争里,他却成了一个被私心吞噬的败军之将。 他的故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团乱麻,缠绕着公义与私欲,忠诚与背叛,看懂了他,或许就看懂了那个时代里,一个职业军人是如何走向自我毁灭的。 要聊李天霞,就绕不开王耀武,他俩从黄埔军校就是同学,后来李天霞的整个军旅生涯黄金期,几乎都是在王耀武的手下度过的,这种关系,简直就是他平步青云的“主心骨”,1933年,他成了王耀武麾下的一名上校团长,从此就牢牢扎根在这支装备精良的嫡系部队里。 王耀武升官,李天霞也跟着升,从团长到旅长,再到师长,最后执掌一整个军,他的晋升之路几乎和王耀武的轨迹完全重合。 在那些抗日正面战场最残酷的战役里,从上海到南京,从上高到湘西,李天霞的部队总是王耀武手上最关键的棋子之一,两人配合得严丝合缝,可以说,王耀武的提携,给了他施展拳脚的最大舞台。 但奇怪的是,李天霞在战场上似乎有两副面孔,当敌人是日本人时,他确实能打、敢打,在武汉外围的庐山,他狠狠地挫败过日军的进攻;在浙赣会战的衢州,他也迎头痛击过敌人。 尤其是在上高会战,他指挥的五十一师硬是顶住了日军的炮火,为整个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可一旦枪口调转,对准自己人,那个沙场悍将仿佛就换了个人,驱动他的不再是家国大义,而是小圈子的利益和自己的小算盘,1946年在苏北,他带的部队就被打得灰头土脸,本人还落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 真正让他名声扫地的,是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就因为之前跟张灵甫争军长位置结下了梁子,在最关键的时刻,他竟然公报私仇。 上级命令他掩护侧翼,他却只派了一个连去装装样子,眼睁睁看着国民党的“王牌”整编七十四师被包围吃掉,私心这东西,一旦开了头就收不住了。 孟良崮的“见死不救”,成了李天霞军事生涯和个人信誉的崩盘点,这事让他直接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他赖以生存的信任链,从那一刻起就断了,更可怕的是,在部队向南溃败的路上,他还犯下了活埋大量“嫌疑犯”的暴行,人性中的恶暴露无遗。 两年后,在福建的平潭岛,他把这种自私自利演绎到了极致,面对解放军的进攻,他作为守岛主官,想的不是怎么抵抗,而是怎么开溜,他忽悠上级李延年把指挥部设在船上,转头就丢下长官,自己第一个坐船跑了。 这次彻底的背叛,让他连最后一点职业操守都丢光了,逃到台湾后,他还在法庭上狡辩,把责任全推给被他抛弃的李延年,虽然最后侥幸被释放,还短暂地当过一阵子副司令,但他的军事生涯已经彻底完了。 最终,他所有军职被解除,在台湾孤寂地死去,为自己这充满矛盾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不算光彩的句号。
[太阳]1947年,李天霞因见死不救导致张灵甫丧命孟良,逃到台湾后,他起初并没立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08 18:48: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