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1年,志愿军飞行员华龙毅在执行空中预备队任务时,忽然听到战友的呼救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08 18:48:30

[太阳]1951年,志愿军飞行员华龙毅在执行空中预备队任务时,忽然听到战友的呼救声,他毫不犹豫的驾驶飞机去支援队友,然而,当他赶到时,面对的却是美军的14架战机! (参考资料:2023-11-11 龙河微党建——【空军英雄故事】华龙毅——孤胆雄鹰斗群狼(二)) 那场发生在1951年10月16日的空战,与其说是一场战斗记录,不如说是一连串由飞行员华龙毅在生死边缘做出的“孤胆抉择”所谱写的传奇,这些抉择,远不止是高超的飞行技术,更是一种超越个人生死的意志闪光。 故事的开端其实有些被动,华龙毅,这位原名阎童生的满族汉子,当时只是飞行二大队的一名空中预备队员,那天下午,朝鲜半岛上空天气极差,能见度低得吓人,通讯也时断时续,他和战友比大部队提前抵达了战区,本是待命支援。 突然,耳机里传来战友撕心裂肺的呼救,他抬头望去,只见友机已被十多架F-86死死咬住,机身多处受损,眼看就要坠落,那一刻,华龙毅没有丝毫犹豫,他的第一选择不是等待命令或明哲保身,而是猛推操纵杆,冲了上去。 这个本能的救援抉择,瞬间改变了战局,他果断地朝着对友机威胁最大的敌机开火,成功迫使敌机放弃追击,掩护着重伤的友机扎入云层返航,但代价是,他自己成了那14架敌机唯一的靶子,从一个支援者,被硬生生推上了风暴的绝对中心。 真正的考验开始了,面对14倍于己的强敌,华龙毅展现了惊人的冷静,座舱盖被打穿,左臂中弹,鲜血染红了座舱,飞机剧烈地抖动,耳膜也因巨大的负荷而剧痛,他检查了一下飞机,还能操控,于是,他做出了第二个关键抉择:继续战斗。 此时,他的目标已经悄然转变,当他意识到突围无望时,脑子里想的不再是“怎么活下去”,而是“在被击落前,必须拉几个垫背的”,这是一种纯粹由意志力驱动的决绝,让敌人遇到了一个难缠的“硬茬”。 他没有蛮干,而是像个老练的猎手,与敌机群在清川江上空玩起了致命的猫鼠游戏,跃升、俯冲、急转弯,各种高难度机动动作一气呵成,他甚至佯装败退,引诱一架急于抢功的敌机紧紧追来。 就在对方以为胜券在握时,华龙毅做出了一个载入史册的战术抉择,他突然收油门,同时放出了减速板,他的米格战机像是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速度骤降。 那架紧追不舍的F-86刹不住车,一下冲到了他的前面,机会来了,华龙毅稳稳地套住目标,一串炮弹精准命中,一架敌机就这样冒着黑烟栽了下去。紧接着,他又击伤了另一架企图偷袭的敌机。 然而,他的座机也到了极限,机身中弹后开始冒烟,最终彻底失控,在飞机螺旋下坠的最后关头,他做出了关乎生死的最后一个抉择。 他没有立即弹射,而是强忍着将飞机在1000米高度拉平,并一直等到最低跳伞高度,才猛地拉动弹射手柄,他知道,太早跳伞,自己会成为敌机在空中的活靶子。 根据他晚年的回忆,就在降落伞张开、身体悬于空中的那一刻,他望着仍在空中盘旋的敌机,竟然高声唱起了《国际歌》,甚至拔出手枪朝天射击,这已经超越了战斗本身,成了一种不屈精神的终极宣告。 这场持续约20分钟的孤胆作战,为这位1938年就参加八路军的老兵赢得了特等功的荣誉,从阎童生到华龙毅,他用一连串清醒、勇敢且充满智慧的抉择,铸就了空战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并非无所畏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依然选择挺身而出。

0 阅读:8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