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别看现在油气合作热火朝天,一旦俄乌战争结束,

微笑着前行 2025-10-07 14:25:42

关于俄罗斯,中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别看现在油气合作热火朝天,一旦俄乌战争结束,普京转身就把能源卖回欧洲,我们怎么办? 说起中俄能源这事儿,现在看着是挺热闹的。2025年,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今年预计能满负荷运转,每天有好几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往中国这边送。这不光是管道的事儿,俄罗斯的LNG出口也猛增,尤其是从北极的Arctic LNG 2和萨哈林2项目,多出来的货基本都奔着中国来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最近刚开会,双方又签了些协议,涉及原油贸易量提升到3000万吨,中国稳稳当当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原油买家。贸易额呢,去年就破了2400亿美元,今年估计还得往上窜,能源部分占了大头。 但担心俄罗斯“重回欧洲”并非没有道理,这背后藏着几十年的能源合作惯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独立后,就曾主动提出修建输油管道对接中国,可“安大线”项目最终因日本介入搁置,那时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远胜东方。2021年之前,欧盟进口天然气中40%来自俄罗斯,这样的合作体量绝非短期能割裂。 不过这种担忧正在被现实逐步消解,地缘格局的变化已重塑能源流向。2024年底,俄乌天然气过境协议到期,这条运行三十多年的能源通道正式关闭,直接导致俄气损失近50亿美元销售额,“欧洲俄气时代”基本终结。到2023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比例已跌至8%,美国取而代之成为其最大LNG供应国。 俄罗斯的“向东看”早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系统性战略调整。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用“史无前例”形容当下的中俄能源合同,9月初双方在北京签署的四份文件,不仅敲定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还新增了经蒙古的“东方联盟”管道。供气量提升的时间点更具深意,2027-2028年的增量计划,恰好与欧盟彻底脱俄的时间表重合。 合作模式的深度也让“转身”变得不现实。中俄能源合作已从单一买卖升级为资本技术融合,双方计划成立合资企业建设管道,俄罗斯出资源和建设经验,中国出基建能力和资金。这种联合融资模式能规避西方制裁,更构建了独立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绝非简单的贸易关系可比。 从历史维度看,中俄能源合作的根基早已埋下。上世纪50年代,苏联曾通过联合公司、技术援助等方式帮中国建立石油工业,1950至1960年间有434名苏联专家来华指导。2014年双方签订的30年供气合同,更开启了长期合作的序幕,如今的网络化布局正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从不依赖单一来源。我们早在2001年就推行能源多元化政策,即便成为俄罗斯最大原油买家,也始终保持全球采购格局。这种布局既保障了自身安全,也让中俄合作成为平等双赢的选择,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依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2
2025-10-07 17:41

作者善风点火幸灾乐祸,写这种文章误导民众,他希望美帝西北的赢美国更靠谱,纯碎的亲西方反动分子,这样的作者该封查。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