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坚决不惯着美国,中国开始强势反击!从10月14日开始,美国将对来

微笑着前行 2025-10-05 22:25:27

是可忍孰不可忍,坚决不惯着美国,中国开始强势反击!从10月14日开始,美国将对来自中国的货物征收一笔“港口服务费”,每吨50美元并逐年上涨,2028年涨至140美元每吨。为了遏制中国,控制全球贸易,美国这是脸都不要了,开始肆无忌惮地破坏国际规则, 9月29日,国务院发布第817号令,修改《国际海运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国际海上运输及相关业务采取歧视性措施,中国政府将根据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将来美国或者其他执行美国政策国家的船舶,同样会被我们反制收取巨额费用,全球海运规则将彻底改写,中美博弈进入了刀刀见血的新阶段。 美国的这项政策看似针对中国航运业,实则暴露了其国内产业的深层困境。美方声称中国航运业冲击了其本土产业,却刻意回避了关键史实:早在1990年中国造船产量仅占全球2.5%时,美国造船厂就已退出全球市场。其航运业衰落的根源,在于1920年《琼斯法案》实施后的过度保护,导致船队现代化滞后,难以适应全球船舶大型化趋势。 此次加征费用的依据是美方301调查,这一手段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2024年WTO专家组已裁定美对华加征301关税违规,而本次针对海运的限制,更直接违反了WTO最惠国待遇原则和2003年《中美海运协定》。协定中明确的非歧视待遇承诺,被美方单方面撕毁,多边贸易体系因此遭受冲击。 中方的反制并非被动应对,而是有充分法律支撑的正当行动。修订后的《国际海运条例》首次明确了具体反制措施,包括收取特别费用、限制船舶进出港口等,删除了原有的“对等原则”表述,让反制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这一调整完善了我国涉外法治工具箱,为应对“长臂管辖”提供了坚实保障。 美国的限制措施还将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反噬自身。全球航运市场中美国商船占比不足1%,根本无法满足贸易需求。加征费用导致的海运成本上涨,会直接传导至美国民生领域,加剧通胀压力。此前美方调整关税后,中美海运订舱量曾激增近三倍,这一数据足以说明市场对贸易限制的抵触。 从产业格局看,中美造船业本无直接竞争,美方政策实质是转移自身结构性矛盾。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等三项指标均占全球五成以上,连续15年全球第一,这样的竞争力源于产业积累而非所谓“不当手段”。即便限制中国,市场份额也会流向日韩等其他国家,无法挽救美国本土产业。 这场博弈的核心,已远超单一产业竞争,演变为规则主导权的争夺。美方试图以单边政策改写全球海运规则,中方则以法治手段维护国际秩序。从修订条例的行动可看出,中国的反制既讲力度更讲章法,始终站在国际法和多边主义一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