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个国家真的太奇葩了,每次遇到经济困境,政府关门,都要中国解救美国,帮助美国,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看成敌人,千方百计想搞夸中国。 就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说起,当时的美国金融体系差点崩盘,美联储疯狂印钞,政府债务像滚雪球似的往上涨,当时真没人敢接美国国债这烫手山芋。 这时候中国站了出来,从当年 7 月到 10 月,连着四个月增持美债,10 月单月就买了 659 亿美元,到 12 月又加了 143 亿,把持有总量抬到 6962 亿美元,直接成了全球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增持并非毫无顾虑的援助,当时国内对此争议激烈。反对者担忧美元可能贬值、国债价值缩水,继续增持会造成更大损失;支持者则清醒认识到,若不接手,美国只能抬高国债收益率,反而会让中国已持有的存量国债价值暴跌。这种选择本质是全球化下的利益自保,却客观上帮了美国大忙。 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后来坦言,中国的克制至关重要。俄罗斯曾提议联合抛售“两房”证券施压美国,中国并未跟随,这份定力被其称为“令人钦佩的合作决心”。要知道,当时中国外汇储备中已有1.1万亿美元投向美国国债和机构证券,自身也承受着不小风险。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止在金融层面发力。2008年11月出台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直接拉动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体经济复苏。这一举措不仅让中国在2009年一季度顶住6.1%的增速压力实现回弹,更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要知道,当时美国经济在2008年四季度衰退6.1%,全球发达经济体普遍下滑7.1%。 中国的援助源于自身利益,也出于全球责任,但美国的回馈却充满矛盾。危机刚缓解,美国内保护主义声音便再度高涨,在知识产权、汇率等问题上的施压从未停止。即便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建立后,美方仍坚持推动中国开放金融市场,无视中国保持金融稳定的合理诉求。 这种“求助时亲密、脱困后打压”的模式并非个例。2008年中国增持美债的背景是,美国次贷危机已引发全球恐慌,雷曼兄弟破产、“两房”被接管,全球一半股价蒸发。中国外贸也因此遭受重创,2009年出口同比下降16%,沿海工厂陷入困境,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即便自身承压,中国仍选择与美国共同应对危机,这种担当本应换来平等合作。但现实是,美国始终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从经贸限制到技术封锁,遏制手段不断升级。从2008年的“负责任利益攸关方”提法,到后来的各种打压举措,可见其合作始终带着霸权思维。 历史已经证明,中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早已相互依存。2008年的危机让美国真切体会到需要中国支持,但危机过后却选择性遗忘这种依存关系。中国的增持行为不是“解救”,而是基于全球化规则的理性选择,美国却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反过来以此拿捏中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这个国家真的太奇葩了,每次遇到经济困境,政府关门,都要中国解救美国,帮助美国
微笑着前行
2025-10-03 17:29:2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