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只剩四条腿,在镜头前依旧一字排开,昂首挺胸,挺直不屈的脊梁。 他们是抗日英雄李家雄、葛仁祥、任成玉、曾炳山。 镜头中他们挺直的脊梁,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他们拿起简陋的武器勇敢亮剑,英勇抗争,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虽身体已残缺,但精神饱满依旧,身躯更显雄壮伟岸。 这张珍贵的影像拍摄于1940年前后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彼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艰难时期,日军频繁对根据地实施“扫荡”“清剿”,妄图以残酷的军事打击摧毁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李家雄、葛仁祥、任成玉、曾炳山四人,均来自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下属的地方武装,他们并非正规编制内的主力部队战士,却在保卫家乡、抗击日寇的战斗中主动冲锋在前。 李家雄原本是河北涞源县的一名普通农民,1938年日军侵占家乡后,他目睹亲人被杀害、房屋被烧毁,毅然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在1939年的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村民转移,他的左腿被日军炮弹炸伤,因医疗条件简陋无法及时救治,最终不得不截肢。即便如此,他伤愈后仍坚持留在游击队,用仅剩的右腿支撑身体,背着步枪参与侦察任务,多次为部队传递关键情报。 葛仁祥则是山西灵丘县人,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深受鼓舞的他报名参加了八路军。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他所在的连队负责攻打日军的一个碉堡,战斗中他的右腿被敌人的机枪击中,动脉破裂导致严重感染。当时连队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医生只能用民间偏方为他处理伤口,虽保住了性命,右腿却因肌肉坏死被迫切除。伤退后的葛仁祥没有选择回家休养,而是留在根据地负责动员群众,用自己的战斗经历激发更多人加入抗日队伍。 任成玉和曾炳山来自同一支地方游击队,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大规模“扫荡”时,两人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负责断后。为阻止日军追击,他们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装甲车,爆炸冲击导致任成玉失去左腿,曾炳山则失去了右腿。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废墟中找到他们时,两人虽已昏迷,手中却仍紧紧攥着没有引爆的手榴弹,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四位英雄的残缺,是侵略者暴行的铁证,更是中国军民宁死不屈的象征。在当时的抗日根据地,像他们这样身残志坚的战士并非个例,因战争导致的伤残人员超过十万人,但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抗日队伍中,或参与后勤保障,或投身宣传动员,用不同的方式坚守着抗日报国的信念。他们没有因身体的残缺而消沉,反而以更顽强的意志对抗着侵略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并非一句口号,而是融入骨血的精神力量。 从他们挺直的脊梁上,能看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最坚韧的品格——即便失去肢体,即便面临绝境,也绝不向侵略者低头。这种精神支撑着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从农民、工人、学生变成抗日战士,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长城。他们的影像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更因为它让后人清晰地看到,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所能爆发出的巨大勇气与凝聚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四个人只剩四条腿,在镜头前依旧一字排开,昂首挺胸,挺直不屈的脊梁。 他们是抗
微笑着前行
2025-10-03 12:25: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