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称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要削减15%的经费,约

真实安德烈 2025-10-11 14:17:32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称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要削减15%的经费,约为5亿美元,受此影响,大概有2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将面临裁员,原来,中美两国的会员费都没有交齐。 要知道,联合国的钱从来不是随便凑份子,早有一套规矩立在那,各国该掏多少全按“支付能力”来算,经济实力强的多拿,弱的少拿,每3年还会根据各国经济变化调整一次份额,说白了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只不过这责任有时成了大国手里的筹码。 从最新的份额数据看,美国分摊比例约22%,应缴8.184亿美元,中国约20.004%,应缴7.4415亿美元,这两个国家加起来占了联合国常规预算的四成以上,近乎半壁江山,这种“少数大户撑场面”的格局,早就给财政危机埋下了隐患。 因中美占联合国常规预算四成以上,资金来源高度集中。一旦核心出资方欠费,危机便会接踵而至 —— 美国常将会费当政治筹码恶意拖欠,中国则属程序性延后。截至 2025 年 10 月,美国拖欠会费已超 28 亿美元,含 15 亿常规预算及 13 亿维和与法庭预算。 这直接将会引发连锁危机:联合国计划裁减 25% 维和人员,涉及 1.3 万至 1.4 万人,9 项维和任务受冲击,南苏丹等敏感地区和平进程岌岌可危。同时总部裁员近 7000 人,人道援助等关键项目预算削减 20%,员工薪资与福利也遭压缩。其他中小国分摊比例低无力填补,财政体系陷入全面被动。 但其实联合国被经费问题逼到墙角也不是头一回了,历史上早有多次教训。1964年就曾出现严重财政赤字,达1.13亿美元,而当时现金结存才2480万美元,连工作人员工资都发不出来,最后被迫发行2亿美元公债才勉强过关。 1995年美国拖欠的常规会费和维和经费总额达14.3亿美元,导致联合国完全丧失支付能力,工作人员工资从半月一发改成一月一发,还得从维和账户借支1亿美元救急。如今的困境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只是主角换成了当下的中美两大国。 这次经费缺口的影响已经不止于总部裁员,更渗透到了全球最需要帮助的角落。联合国在非洲、中东的11项维和任务中,有9项都要受经费削减冲击,南苏丹、黎巴嫩这些敏感地区的维和部队得减员,刚果(金)的巡逻频次被迫降低,而2023年那里维和力量不足时,极端组织袭击事件直接激增22%。 南苏丹约700名维和人员撤离后,35万难民的安全直接暴露在风险中,这些看得见的安全缺口,都是经费短缺最实在的代价。 更讽刺的是,联合国2025年常规预算才37.2亿美元,这点钱要支撑全球维和、人道援助和可持续发展等一堆事,本就捉襟见肘,如今再砍5亿,简直是雪上加霜。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两个国家没交钱吗?可事实是,虽然有60多个国家没按时缴费,但真正的核心还是中美这两个大国的钱没到位。要知道日本、德国这些第三梯队的出资国,最高份额也才6.93%,就算139个已经缴清会费的国家加起来,也填不上中美欠费留下的窟窿。 美国目前累计拖欠经费已达28亿美元,占全部欠款的一半还多,从早年通过《卡萨巴姆修正案》单方面要求降会费,到如今近乎停止缴费,早已从“缴费大国”变成了“欠费大户”。 中国则是按惯例晚交,2024年的4.8亿美元就是12月底才到账,这种方式更多是对现行分摊机制的无声表达。 古特雷斯急着发公开信实在是没别的办法,联合国早就成了“重症病人”,完全依赖少数大国“输血”维持,这两个关键“输血者”出了问题,整个系统自然要陷入休克。 上世纪90年代秘书长安南为了催款还得专门访问美国,如今古特雷斯连裁员砍预算都用上了,可还是挡不住财政状况持续恶化。 那些被裁的工作人员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那些被缩减的维和行动关系着无数人的生死,联合国连基础运转都快维持不下去,更别提推进什么全球治理改革了。 说到底,联合国的经费危机从来都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大国博弈在财政上的直接体现。从苏联当年因维和行动绕过安理会拒缴费用,到如今美国以“机构臃肿”为由欠费,大国总能找到理由把会费当成博弈工具。 可他们忘了,这个当初为了维护和平成立的组织,如今连自身运转都成了难题,当联合国的公信力跟着经费一起缩水,受损的终将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而那个需要靠大国缴费才能活下去的联合国,恰恰是各国能坐下来对话的最后平台。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真实安德烈

真实安德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