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一切得从俄乌冲突后的俄罗斯汽车市场说起,2021年的时候,俄罗斯乘用车还能卖出166.7万辆,全球排进前十,当时现代-起亚一年能卖37万辆,占了22.3%的市场,雷诺控股的伏尔加也有35万辆销量,市占率21%,欧美日韩品牌牢牢把控着市场主流,那时的俄罗斯车市就像被西方品牌攥在手里的玩具,本土的拉达只能在低端市场捡些残羹冷炙,连伏尔加这种“国民品牌”都得看雷诺的脸色。 谁也没料到,俄乌冲突成了打破格局的惊雷,所谓的“最大威胁”压根不是美国的直接施压,而是西方抱团祭出的制裁大棒——各路欧美日韩车企二话不说就跑路,给俄罗斯车市留下个巨大的窟窿。 雷诺2022年直接以1卢布象征性出售伏尔加股权跑路,把经营多年的工厂丢给俄方,现代-起亚干脆停产撤资,那些曾经占着22.3%市场的韩系车一夜之间断了供,21%份额的雷诺系更是树倒猢狲散,西方品牌集体撤离让俄罗斯2022年车市产能骤降40%以上,差点连日常代步车都成了奢侈品。 这波操作看似要把俄罗斯汽车工业逼上绝路,却没算到普京早有后手,更没算到中国车企的“补位速度”。 西方品牌前脚刚撤,中国车企后脚就把生产线搭起来了。2023年中国品牌在俄市占率就从之前的4%飙升到53%,2024年更是直接冲到62%,在销量前十的品牌里占了8个名额,彻底把西方留下的空白填得满满当当。 哈弗2024年卖了190624辆,同比涨了70.6%,其中哈弗Jolion一款车就卖了83828辆,成了俄罗斯人最爱的中国车;奇瑞更猛,经销中心扩到210家,全年销量157040辆,瑞虎7 Pro Max和瑞虎4 Pro两款车贡献了大半销量;长安增速最惊人,同比暴涨122.1%,还跟伏尔加合作推出了三款新车,把曾经的“雷诺附庸”改成了“中国技术芯”。 就连硬派的坦克品牌都冲进前十,在俄罗斯偏远地区成了越野爱好者的新宠,彻底打破了中国车“低端”的老印象。 这背后全是普京的布局,俄罗斯早就靠着2014年出台的第719号决议搞“进口替代”,要求外国车企必须本土化生产才能拿补贴。中国车企正好踩中节奏:长城在图拉州建了全产业链工厂,奇瑞跟本土的UAZ车企搞代工,吉利干脆把零部件运过去就地组装,连合资的Belgee品牌都同比暴涨2865.5%。 俄罗斯还趁热打铁拨了9000万美元补贴汽车业,一边给中企减税,一边对想回头的西方品牌收报复性关税,雷诺虽然留了六年回购权,可看着中国车企把市场占得满满当当,回来也只能喝西北风。 当然中国车企也不是一帆风顺,2024年底就遇了点坎:奇瑞销量下滑2.2%,欧萌达跌了30.7%,吉利、长安也有小幅下滑,原来是俄罗斯收紧了平行进口政策,想扶一把本土的拉达。 但这根本不算事儿,拉达2024年虽然还以436155辆领跑,可市占率从30.6%跌到27.8%,卖得最好的Granta车型还得靠简化配置控制成本,而中国车企早通过本土化把成本压了下来,奇瑞在鞑靼斯坦的工厂连核心部件都能本地化生产,根本不怕政策调整。 到2024年底,俄罗斯车市销量恢复到157.1万辆,虽然没超过2021年的峰值,但进口车里62%是中国造,彻底跟西方品牌说拜拜了。 中国车企虽然短期受了政策影响,但也通过本地化站稳了脚跟,俄罗斯则彻底摆脱了对西方汽车的依赖,这盘棋普京看得长远,自然笑到了最后。 这哪儿是简单的车市换主,分明是普京借着西方的制裁,把被卡了几十年的汽车产业链给盘活了——以前发动机、安全气囊都得进口,现在靠着“中国技术+俄罗斯资源”,连电动车的电池供应都有了着落。 西方本想靠撤资打垮俄罗斯工业,反倒帮普京清理了市场里的“外来户”,还送来了中国这个靠谱的合作伙伴。 说到底,这场车市变局根本不是中美对抗的延续,而是西方霸权玩脱了的闹剧,普京顺势而为实现了产业自主,中国车企也拿到了全球扩张的入场券,这样的结局,确实值得普京笑到最后。
就在刚刚拉夫罗夫表态,俄罗斯选择放弃,确实折腾不动了10月9日消息,俄罗
【18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