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对中国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守住它就是守住亿万人的命,就算不要上海也要保住西藏,青藏高原一旦失守落入敌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绝非危言耸听,从最要命的水就能看清本质,人活着离不了水,而西藏就是全亚洲的 “大水塔”,中科院的科考队早就摸清了,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和河流里的水加起来超过 9 万亿立方米,这相当于 600 多个鄱阳湖的水量,光冰川里冻着的水就有 8 万亿立方米,比咱们全国多年的地表水资源总量还多。 就拿西藏东部的察隅河来说,这条发源于德穆拉山冰川的河流,每年总流量超过 615 亿立方米,这数字大约是黄河年径流量的 1.3 倍,最终虽有不少流入印度,但源头的控制权始终攥在我们手里。 2016 年西藏日土县阿汝错流域发生的两次冰崩更能说明问题,53 号和 50 号冰川先后崩塌,1.5 亿立方米的冰体滑入下游湖泊,不仅让阿汝错表面温度骤降 2-4 摄氏度,更让下游尾闾湖美玛错在 2016 到 2019 年间水位涨了 3 米,冰体融化对湖泊扩张的贡献达到 23%,这足以证明西藏的冰川哪怕动一动,下游都得跟着有反应。 水资源的分量还藏在雅鲁藏布江的波涛里,正在建设的下游水电工程用 “截弯取直、隧洞引水” 的法子,靠 2230 米的天然落差发电,年发电量能到 3000 亿千瓦时,相当于少烧 9000 万吨标准煤,减少 2.4 到 3 亿吨碳排放,占全国年碳排放总量的 3.5%。 更妙的是这工程实现了 “零耗水” 发电,出库水量和入库一样多,还能在枯水期给下游的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调水,每年帮他们减少 15 亿美元的洪灾损失。要知道雅鲁藏布江出境的水量其实只占下游河流总量的 19%,印度学者自己都承认那些水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降雨,可他们还是急着要和咱们开会,这反过来也说明西藏这水塔的战略分量有多沉。 西藏的地缘位置就是天然屏障,藏南扎日乡的珞瓦新村就是最生动的例子。这个花了 8266 万元建成的村庄,硬生生在麦克马洪线以南 5 公里扎下根,98 户人家 300 多人的炊烟比任何声明都有力量。 村子卡在朗久地区的咽喉,向北守着扎日沟入口,向南能俯瞰印军马加据点,贯穿村中的 G219 国道更是破解了过去后勤补给的难题,让边境据点真正站稳了脚跟。 现在村民在温室大棚种番茄,在藏香厂做非遗产品,年收入能突破 6 万元,这些民生设施把战略支点变成了生活据点,印军只能远远看着村里的 5G 信号和太阳能路灯,这种无声的守护比枪炮更管用。 资源方面西藏更是个 “聚宝盆”,且不说那些尚未完全探明的矿产,单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配套的 5000 万千瓦光伏、风电容量,就能打造世界首个 “水风光储” 一体化基地。 工程建设期能创造 30 万个就业岗位,投运后每年给西藏贡献 200 亿元财政收入,相当于 2024 年西藏财政总收入的 70%,还能终结西藏 “电力孤岛” 的历史。 这些资源不是埋在地下的死物,而是能转化为发展动力的活水源泉,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 “压舱石”,战时不断电、平时稳经济,这种战略价值无可替代。 所以说,西藏不是远在天边的高原,它是咱中国的 “命门”,水从这儿来,安全在这儿守,资源在这儿藏。上海是经济中心,摩天大楼遍地,可要是没了西藏来的长江水源,没了西藏水电支撑的能源网络,那些繁华根本撑不住。 长江流域的灌溉用水、沿岸城市的生活用水,追根溯源都连着青藏高原的冰川,一旦这源头被人掐住,下游亿万人的喝水权、吃饭权都成了问题,别说发展经济,基本生存都受威胁。 守住西藏,就是守住了下游亿万人的喝水权、吃饭权,守住了全国的安全和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付出再大代价,也必须保住西藏的道理。 西藏的重量从来不是用 GDP 衡量的,它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是水之源、安之盾、财之藏。 那些说西藏偏远不重要的人,根本没看懂这片高原的真正价值,它就像人体的心脏,虽然不直接生产财富,却维系着全身的血脉运转。 守护西藏,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碗里的饭、杯里的水,守护国家未来的每一步前行,这种守护刻在民族的基因里,也写在每一寸高原土地上。
西藏羊湖的鱼泛滥成灾,为何无人敢吃?一位60多岁的老渔民告诉我:羊湖里面有着8亿
【22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