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比利时青年英雄罗杰即将被执行死刑,国王亲自求情,都被德军无情拒绝,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名中国女子竟然挺身而出将他救下,他就是被比利时人民称为“国家英雄”,中国版“辛德勒”的钱秀玲! 当时的比利时,已经被德军占领三年。抵抗组织像地底的火种四处蔓延,但代价极高,哪怕是贴一张反纳粹的传单,都可能换来绞刑架。罗杰·诺贝尔,这位年仅21岁的比利时青年,因为参与地下电台传播情报,被盖世太保逮捕。 审讯结束,直接判死刑,流程快得像流水线。比利时国王都出面求情了,依然被拒。因为在纳粹眼里,“规矩”比人命重要。 就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钱秀玲站了出来,一个在比利时华侨社群里默默行医的女人。她之所以能进得了德军高层的门,是因为她的堂兄钱卓伦,曾是德国驻华军事顾问法尔肯豪森的老朋友。 她没有带律师,更没有什么官方背景,只带着一张旧照片。在那张照片上,法尔肯豪森戴着中山装、站在南京的阳光下,旁边是年轻的军官钱卓伦。钱秀玲把这张照片放到法尔肯豪森面前,说:“你欠我们家一条命,现在,是还的时候了。” 法尔肯豪森沉默了很久,按纳粹的规矩,私自放人是大罪,但这个德国将军在中国待过七年,见过太多战争背后的人情世故。他最终点了头,不是因为胆怯,是因为那张照片让他想起了战争前的世界。 罗杰的死刑被改判为苦役,钱秀玲的名字第一次被写在了抵抗者名册上。她没参加战斗,但她救了一个核心成员,这比拿枪还难。 一年后,战争局势急转。盟军登陆诺曼底,德军在西线节节败退,报复行动也变本加厉。艾克兴小镇,一夜之间成了屠宰场。德军抓了97人当人质,准备集体处决,以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抵抗者。 镇上没人敢动,消息传到布鲁塞尔地下党手里,唯一能联系上的,还是钱秀玲。那时她已经怀孕七个月,身体沉重得连上楼梯都喘。但她还是决定出发,夜里坐卡车,绕过德军检查站,赶往总督府再见法尔肯豪森。 这一次,她没带照片,带的是一封手写名单。她说:“你可以不在乎他们,但你应该在乎你自己。战争总会结束,那些活下来的人,会记得你今天的决定。” 法尔肯豪森因协助纳粹暴政被捕,他的审判压力极大,德国战败后,驻比利时的所有高级军官几乎无一幸免。就在他几乎要被判死刑时,法庭上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证人——钱秀玲。 她没有为法尔肯豪森洗白,而是讲述了两件事:罗杰的释放和艾克兴的人质营救。她说:“如果说他是战犯,那是制度的错;如果说他有人性,那是他的选择。” 这番话没能让法尔肯豪森无罪释放,但法庭最终改判为二十年监禁,比其他同级军官轻得多。这一判决在当时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纵容,但也有人说,这正是战后欧洲需要的——一丝理性。 钱秀玲的行为,后来被比利时媒体称为“中国版辛德勒”。这个称号不一定准确,但表达了民众的感情。在那个种族主义横行、信任体系崩塌的年代,一个中国女人在异国救下百人,她做的事,已经超出了国籍的范畴。 比起靠枪械赢得战役的人,她用人性和记忆打赢了时间。她不是英雄,但她让人看到了英雄该有的样子。她没写自传,也没接受采访,直到晚年,她也不愿多谈那段历史,因为她觉得,只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钱秀玲没有学过政治,却比很多政治家更明白权力的边界在哪里。她在战争最残忍的时刻,保住了最基本人命。 参考:人民政协:《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真实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