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要把人捧成神。这话在理,但话中有话,意中有意,是有所指。 那就直说吧,毛泽东主席是人,决不是神,也决不是救世主。他是最富有感情的人,是胸怀博大的人,他的满眼是人民的疾苦和福祉。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一位活在亿万人民心中的顶天立地的大地之子。 民间总爱说,人得当人看,别老往神坛上抬。 说毛主席是人,不是神,话里其实藏着敬重。他吃粗粮,走泥路,住窑洞,挨过围剿和封锁,也在关键时刻扛过千钧重担;不是半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塑像,而是从中国泥土里一点点蹚出来的大地之子。 年轻时候的毛泽东,在湖南课堂里就已经对“这个国家还有没有出路”纠结不休。 列强压境,旧制拖人,许多青年不是愤懑就是认命,他跑去读书,下乡村,进工厂,在工人农民的诉说里,在世界思潮的碰撞中找门路。到头来把眼光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认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把这一目标当成一生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他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盼了很久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邓小平那句“没有毛主席,至少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其实就是对这一段路的朴素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同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拆掉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前提下,让中国一步步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这些成就背后,是一串沉甸甸的亲人名字。 六位至亲倒在革命路上,有在敌人枪口下牺牲的杨开慧,有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毛岸英。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送到北京,屋里一片死寂。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只说了一句:打仗总要死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牺牲了那么多指战员,岸英是普通战士,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当成大事。 亲情被压在心底,标准依旧放在人民一边,这样的“硬”,让人听着发酸。 毛主席常挂在嘴边的,是“为人民服务”。 他说工作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说共产党就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半心半意不算,三分之二的心也不行,还要求共产党员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落到日常,就是习惯清贫,习惯把好处往外推,把担子往自己肩上扛。 洪水来了,他关心的是死伤和安置;地震塌房,他惦记的是群众住哪儿、吃不吃得上饭;哪块地方闹饥荒,他一遍遍催着想办法,为洪水、地震死人和群众生活困难,他流过不止一次泪。 一九五八年夏天的那则报道,常被人提起。 《人民日报》刊出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旁人只当是一条好新闻,他看了却“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遥望南天,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把瘟神送走写成诗,也把对人民顽强斗争的敬意写进句子里。 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医药上的胜利,更是千千万万农民可以抬起头过日子的起点。 至于思想,他自己有句老话:写的文章,是几十年斗争的反映,是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毛选》是血写成的,是群众教出来的。 毛泽东思想就这么在实践里长出来,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中国问题、同各种错误倾向较劲、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过程中,一点点成型,被认作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群众路线,是这套思想的“活的灵魂”。 为谁干,一九四一年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他就讲得明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本身没有私利;一九四五年党的七大上,他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写进政治报告。 今天的人接着走这条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成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把共同富裕当成长久要办的事,让“人民”两个字一代代接着写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