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由纪夫打响了扳倒高市早苗的第二枪! 日本政坛最近发生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主角是现任首相高市早苗,而“开炮”的却是一位熟悉的老面孔: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他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接连发声,直言不讳地批评高市关于台湾问题的发言“干涉中国内政”,同时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关注,也让高市早苗此前的强硬言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高市早苗在11月7日的国会答辩中谈及台海局势时声称,如果大陆出动战舰并使用武力,日本可以视此为“存亡危机事态”,从而行使集体自卫权。 她的这番话不仅引发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也让日本国内不少政治人物感到不安,日本三位前首相先后公开反对她的表态,鸠山由纪夫是第二位。 鸠山在11月8日和11日连续发文,不仅回顾了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还强调日本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应借所谓“危机”之名插手台海事务。 他警告称,高市的说法不过是“制造危机感,为日本扩军找借口”。 这并不是鸠山首次就中日关系发声,在担任首相期间,他就曾主张亚洲国家之间应加强对话与合作,减少对抗。 而这次的公开批评,也让他成为继石破茂之后,又一位站出来质疑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日本重量级人物。 事实上,高市的表态并非偶发。她一贯持右翼立场,政治风格强硬,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主张修宪、扩军,甚至公开质疑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合理性。 她与前首相安倍晋三关系密切,外界普遍将她看作安倍路线的继承者,在对华政策上,她的语调甚至比安倍时期更为激进。 而这次她在国会发言时声称“如果中国使用战舰并动武,那很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意图将台海局势与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挂钩,为动用集体自卫权铺路,这种说法立即引起外界警觉。 根据2015年日本通过的新安保法,只有在“他国遭受攻击并危及日本生存”的情况下,日本才可行使集体自卫权。 但台湾从未被日本承认为“国家”,更无“共同防卫条约”可依,因此高市的说法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指出,高市将台湾问题作为触发“存亡危机”的案例并不具备法理支持,甚至可能违反日本政府一贯外交立场。 高市的发言也让其他前首相坐不住了,石破茂在广播节目中提醒,高市的表述突破了历届日本政府对台海问题保持的克制底线。 野田佳彦也指出,高市的言论“越界”,可能让日中关系陷入“极度严峻”的局面。 在野党同样反应激烈,共产党参议员山添拓呼吁高市撤回言论,以免引发中日更深层次的不信任。 立宪民主党的小泽一郎甚至直言她“极为危险”,缺乏担任首相应具备的责任感。 中国方面的回应也非常明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高市的言论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 他进一步指出,台湾如何统一,是中国自己的事,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 外交层面上,中国迅速采取行动,11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提出严正交涉,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也约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表达中方强烈不满。 中国媒体也迅速发声,《人民日报》发文章明确警告高市不要在台湾问题上越线,《新闻联播》当晚罕见地用三分钟时间点名批评高市,将此事的严重性摆在了明处。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本就没有插手台海事务的合法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要求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日本在投降时也承诺忠实履行这些规定,1972年中日建交时,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有关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立场。 这些文件构成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高市的言论不仅背离了日本对外承诺,也可能被视为对《中日联合声明》的否定。 更现实的问题是,高市的言论还有可能直接影响日本的经济和地区稳定,中国依然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达3083亿美元,占日本外贸总量的近两成,一旦中日关系恶化,受伤的很可能是日本企业和普通民众。 国际学者也表达了类似忧虑,俄科学院学者瓦列里·基斯塔诺夫认为,高市的说法是“史无前例的挑衅”,可能引发地区动荡。 马来西亚学者朱莉娅·罗克尼法德指出,日本应专注内部经济复苏,而不是在东亚制造新的紧张局势。 东京街头也出现了反对声音,11月15日上百名民众聚集在首相官邸前,高喊“高市下台”、“我们不需要战争”。 人群手举标语,要求她为自己的言论道歉并撤回,许多抗议者表示,他们更关心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不希望首相把国家带入危险的地缘政治冲突中。 回到鸠山由纪夫的表态,他的发声并不仅仅是一次个人立场的表达,而是对当前日本政治走向的警示。 信息来源: 《鸠山由纪夫驳斥高市早苗: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