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李四光(没错,就是中国地质学奠基人李四光)去日本读书的时候,满脑子的革命思想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14 22:54:33

当年李四光(没错,就是中国地质学奠基人李四光)去日本读书的时候,满脑子的革命思想,居然以15岁的稚龄加入了同盟会。 结果孙中山说:你年纪太小,不要跟我们打打杀杀的。等到革命成功,还要你建设国家呢。四十五年后,李四光回国,奠基中国地质研究,他的理论间接指导晚辈们找到了大庆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李四光这个名字,在教室里常被念得很干,像石板上的字。 可他的路一点也不平滑。 1910年,满怀造船的念想,抬眼一看,碰了钉子:中国连像样的铁矿都没有。 没铁,哪来的钢,谈什么舰炮。1911年武昌起义,他冲在前头,成了二十三岁的湖北省实业司司长,票数高得扎眼。烟还没散,袁世凯拐走果子,官僚和洋人勾连,发展实业的盘子被掀翻。他把官帽一摘,拎包出洋,认定得先把本事练硬。 1913年到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一年后醒悟:中国地质像一张白纸,不先摸清地层和矿田,谈采矿等于空抓。干脆改学地质。1918年五月拿了自然科学硕士,导师递来高薪岗位,他摆摆手,说书是为自家国家读的。 后来回到北京,蔡元培请去北大开地质系,这门学科在中国几乎从零起步,他把时间摔在野外考察和基础理论里,风吹日晒也没停。 那会儿舆论里“贫油论”越吵越响。1922年有美国学者写《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认定中国缺少中新生代海相沉积,说大油田希望不大。1928年,他发《燃料的问题》,点名反驳:美孚失败,不等于中国没油;西北希望大,热河有油苗,四川大平原值得细看,和四川赤盆地类似的地方都要一遍遍踏。 抗战结束,他不肯回南京,托学生去问董必武,可不可以去西北做地质。 董必武传话,形势紧、别走动,找个稳妥地方先避避。这些年,他对国家路向也有迷雾,自己形容像小虫隔着一层玻璃,看见一线亮就乱撞,不跟反动统治混,同样也不乱站队,把地质研究当作避乱的防空洞,心里那口气始终压着。 1948年,他以中国地质学会代表去伦敦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已经是国际上有名望的学者。1949年初,周恩来托郭沫若写信,请他早回;九月底,新政协在北京开,他人还在英国,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又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民党那边放风,要他声明拒绝新中国的职务,否则就扣人送台湾。他听见风向不对,立刻撤出伦敦,转到法国,再辗转瑞士、意大利。 半年的奔波,1950年4月6日,取道香港回到祖国。 过罗湖桥的那一刻,眼前的街面跟两年前的内战景象变了样:市场有活气,秩序不乱,物价压得住,行人脸上是真笑。他心里有杆秤,觉得这条路走对了。 到北京的第二个星期,周恩来上门聊了三个小时。 新中国百废待兴,科学院要有人扛,地质工作得有人带。他有顾虑,六十岁前一直做学问,行政经验少,身体也不算硬朗,怕扛不住。看着总理的眼神,又想到工业要原料,矿产得勘探,答应上阵,先重组全国地质机构。 1950年前后,全国地质工作者不到三百人,还散在各处。 他给每个人写信,直接寄到本人手里,征求重组意见。两个月多收回大部分回信,东拼西凑再与各方商量,拿出“一会、两所、一局”的方案:一会是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也就是后来的地质部前身;两所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一局是财政经济委员会地质勘探局。方案上报,政务院批了,委员会成立,他任主任委员。 1952年,干脆把牌子亮出来,地质部成立,他做第一任部长。 他不只管机关,学校也得建。 原有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地质系撑着骨架,1952年办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后来成了长春地质学院,他兼任首任校长;北京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也接连落地。 国家每年给地质系统配干部,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末,队伍膨胀到二十多万人,从起点的三百人像春笋一样冒出来,勘探任务如期完成。矿产这张账也有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七十一种矿产勘探,六十四种拿到储量。 这些数字背后,是野外靴底磨薄、手掌晒得起皮的几年。 1959年九月,新中国十周年前夕,东北松辽平原两口井两天内先后喷油。 9月26日,黑龙江松基三号探井喷出工业油流,石油大会战的火苗点着,大庆油田站起来,国家石油自给就此见底气,“中国贫油论”被扔进尘土里。 李四光早年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对内陆盆地的判断,在此刻有了铁证。能源的筋骨硬起来,工业的血液就跟着加速。 油之外还有铀,新中国发展原子能,关键原料得自己找。他用地质力学的框架,拿着从英国带回的一台伽马仪,指导找铀队伍在多地发现矿床,为原子弹、氢弹提供了真家伙的底子。1955年,他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1958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写下那句直白的话:“我活了七十岁,到现在,才找到了归宿。” 像新生婴儿一样,他说,生命的新起点才开始。 1971年4月24日,他住进北京医院,五天后,因动脉瘤破裂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