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参观第一辆东风轿车,看他笑的,眼睛都快成一条线了。为什么叫东风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15 00:54:32

1958年,毛主席参观第一辆东风轿车,看他笑的,眼睛都快成一条线了。为什么叫东风轿车?因为毛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东风压倒西风,所以咱们这第一辆轿车就叫‘东风’。后来,在军工方面的东风导弹这一名称,也是来自毛主席的这个论断。 天安门那年十月一日,三十万军民站得密密实实,受阅车队被叫“万国杂牌”,十几个国家的旧货拼起来。 国产小轿车还是空白,领导人多坐缴获车。 十二月去莫斯科,五十六岁的毛主席盯着装配线出车,说“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不久条约签下,一百五十六个援建项目里明确要建载重汽车厂。 地点定长春,苏方专家来华,中国派年轻人留苏学艺。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五日,刻着“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碑立在长春西南,一万多建设者昼夜赶工,“六五二厂”的绰号传开。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三日,解放牌卡车下线。 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三日,毛主席到一汽,夸过卡车,随口问“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 厂里听懂了,可眼前是“四无”:没资料、没经验、没工装、没设备。工程师到本溪钢厂进口废钢堆里淘零件,量一遍画一遍;设计处连熬四个昼夜画齐样车图;铸工七天浇完全部铸件;发动机、变速箱三天三夜摞起来。 场地不足,用玻璃在卡车总装车间隔出一块;车身没模具,钣金师傅把铁皮铺木墩上,一锤一锤敲弧线,胳膊酸得发抖也不撒手。 外形要有自家味。副厂长孟少农提龙,吕彦斌背相机跑故宫、颐和园、北海,挑出一条既精神又稳重的龙,还请教过梁思成和工艺美术学院老师。 尾灯做成红纱宫灯,车身侧面嵌毛主席写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车内是锦、绒、地毯,坐进车里,气就立住了。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二日清晨五点三十分,第一辆“东风”样车出车间。 两天后按指示进京,五月十四日,北京站月台上人头攒动。车头原用字母标识,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提议换汉字,饶斌的秘书李岚清在东安市场附近找金匠,用纯金刻“东风”二字,又在灯市口修理厂拆旧字、补洞、喷漆,忙到天亮,两个汉字亮在车头。 五月二十一日,八大二次会议期间,怀仁堂小花园来了这辆新车。 下午两点,毛主席在林伯渠陪同下与一汽师傅握手,问谁画图、谁浇件、谁敲钣金。 坐进车里略显局促,发动机一响,围着花园跑两圈。 车停住,他笑得眼睛眯成一道缝:“终于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了。” “东风”名从何来,讲法干脆。设计处处长史汝楫忆述,清华宋镜瀛提到“东风压倒西风”,大家点头通过。军工系统的东风导弹沿用此意。 编号“七一”,前两位是厂家代号,七为轿车类别,一是第一代型号。 新中国第一辆轿车至此定名,存续不久,总产三十辆,车身偏小,量产条件欠火候,舞台很快交给下一位。 北京汽车厂准备试制高级轿车,要给十周年国庆撑门面。 一汽不愿缺席,挂出口号:“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六月三十日,试制战打响。借来一辆“帝国”高级轿车,拆得满地都是,工人像赶庙会,看一圈就认领零件;三千多张手绘图纸也被一抢而空。 外方豪华车型成了参照物,尺寸、材质、工艺逐项拆解,再照自家路数组合。 三十三天后,八月一日,编号七二的红旗高级轿车试制成功。 格栅做成扇面,尾灯沿用宫灯,整体更稳重。翌年硬仗更多。 一汽拉起三百二十三个攻关突击队,三十二个列全厂重点。发动机液压挺杆最棘手,最初在高速运转里只能撑两分钟。李刚带队试了几十种材料,改到合金铸铁,又把淬火时间和温度做了四十二次试验,最后扛过四百小时台架考验。 一九五九年,三十六辆红旗分批进京,通过天安门受检阅。 往后一路提速。改革开放时期,在吉林省、长春市托举下,一汽建起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商用车、乘用车两条线齐走。 二〇二三年,红旗品牌价值一千一百五十五点二九亿元位列乘用车第一,解放一千一百八十七点七六亿元位列商用车第一。二〇二四年上半年,红旗批发二十点一五万台,同比增长四十二点六;零售十九点零九万台,同比增长二十五;新能源增长快,海外市场也在开口。 再看一眼时间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队列,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五日奠基,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三日“解放”下线,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二日样车出线、五月十四日进京、五月二十一日怀仁堂试乘,八月一日红旗下线,一九五九年三百二十三个突击队与三十六辆红旗进京。 把这些扣在一起,不用花腔;长春展柜里的“东风”车标、红旗尾灯还在发光,像在提醒:工业的起点,有时就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一条弧线。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