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印度又出手了 2025年11月10日消息,印度财政部正式拍板,宣布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亚麻织物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内地每米2.36美元,香港每米1.14美元。 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挥舞反倾销大棒,从2008年启动调查至今,这套贸易保护举措已持续18年。三次日落复审均聚焦中国相关产品,税率从最初的卢比计价调整为美元标准,核心指向未发生实质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税率差异,内地税率是香港的两倍多。印度给出的解释是两地企业倾销幅度核算结果不同,采用替代国价格法得出该差异,但涉案产品供应链高度关联,这一核算逻辑的合理性仍受行业讨论。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密集程度早有数据佐证,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显示,1995年至2023年,印度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达298起,近十年占比超一半,2023年9月曾十天内密集发起9起案件。同期中国对印反倾销仅12起,数量差距显著。 面对不公平贸易行为,中国并非被动应对。商务部已依法采取反制措施,对印度邻氯对硝基苯胺的反倾销税延续至2029年,2025年5月起对氯氰菊酯征收48.4%-166.2%的反倾销税,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回应。 印度本土企业的诉求背后,是产业竞争压力的体现。中国亚麻织物以绿色环保、性价比优势占据市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9.9亿美元,中国产量占全球29%,即便失去印度市场,行业仍有稳步增长的底气。 世贸组织框架下,替代国价格法因易人为抬高倾销幅度常遭争议,但印度在多起对华反倾销调查中频繁使用。过度依赖贸易保护,最终会让本土产业丧失竞争动力,放缓技术升级的步伐。 中国麻纺行业正主动求变,原料进口渠道持续多元化,产品向高端终端消费品延伸。印度的五年征税决定,或许能成为中国企业深耕欧洲、北美等新市场、夯实产业实力的契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