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白俄罗斯突然宣布 11月10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放了个狠话:因立陶宛关闭边境滞留在白俄的立陶宛货运卡车,要是这事儿没法解决,那这些车可能就被没收了!现在这些卡车都被白俄安全部门集中到边境口岸监管着。 立陶宛关闭边境的理由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讨论,其宣称有携带“走私烟草”的气象气球从白俄飞入境内,卢卡申科则回应这一说法缺乏实质依据,认为这是一场“冒险的博弈”。国家间的边境管控本应基于客观事实,此类争议更需通过外交渠道沟通解决。 此次边境封锁并非局部限制,立陶宛于10月27日宣布无限期关闭所有陆地边境,禁令最初计划执行至11月底。截至11月10日,已有数千辆立陶宛货运卡车滞留白俄境内,波兰为配合立陶宛的相关政策,推迟了两处关键公路口岸的重开计划。 白俄罗斯的反制措施迅速落地,卢卡申科10月31日签署相关法令,11月3日正式生效,全面禁止波兰、立陶宛注册的货运车辆入境,禁令有效期延长至2027年底。这一举措被外界解读为针对边境封锁的对等回应,而非临时报复行为。 从经济影响来看,两国的边境管控对双方产业均造成冲击。行业数据显示,此次封锁导致立陶宛运输业面临显著损失,初步估算年损失规模接近10亿欧元,数千家物流公司经营承压,波兰相关运输企业也受到连带影响。 边境封锁的直接受害者往往是普通从业者。被困边境的卡车司机已苦等数十天,货物积压引发大量合同违约问题,不少从业者面临收入锐减甚至失业的风险。部分司机尝试绕道拉脱维亚通行,却遭遇口岸拥堵,420余辆卡车排队等候,通行时长常超过48小时。 白俄罗斯的强硬姿态背后,是内陆国对外运输通道的现实考量。该国钾肥出口曾长期依赖立陶宛克莱佩达港,俄乌冲突前每月有60-120万吨钾肥经此出口。2025年1-7月,白俄对华钾肥出口同比下降43%,转道俄罗斯港口后,运输距离增加1.5-4倍,物流成本显著上升。 这场双边争端的影响已超出两国范畴,曾有85%-90%的中欧班列依赖该区域通道,2025年9月波兰关闭边境期间,就有近300列班列出现滞留。如今部分口岸虽已重开,但供应链成本上涨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发酵。 有声音将北约“东方哨兵行动”与此次边境争端相关联,实则该行动早在9月12日就已启动,主要针对俄罗斯无人机越境事件,与当前白立边境封锁并无直接关联,此类关联解读缺乏事实依据。 本质上,这是一场涉及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立陶宛的边境政策与其跟随欧盟的制裁导向相关,而白俄罗斯的反制则是为维护自身运输通道权益,双方的决策都伴随着相应的代价。 国家间的分歧与争端,不应让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买单。边境本是促进贸易往来、加强合作的桥梁,而非制造隔阂的壁垒。当卡车在边境滞留、从业者承受损失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才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