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总统正式宣布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新一轮对俄制裁

海阔的天 2025-11-10 07:10:33

就在刚刚 乌克兰总统正式宣布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新一轮对俄制裁决定,将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等官员、军事情报部门人员及相关机构纳入名单,还计划制裁俄境内相关出版机构,同时呼吁国际社会扩大对俄施压。 这波制裁看着声势浩大,实则打在了“棉花上”。被点名的德米特里耶夫可不是普通官员,哈佛MBA出身,掌管着100亿美元俄罗斯主权基金,更是俄美谈判的核心操盘手,这样的人物岂是一纸制裁能撼动的。 制裁名单里的“出版机构”更像象征性动作。乌方宣称要打击“战争宣传”,但俄境内主流媒体的传播根基早已成型,过往多轮制裁从未让这些机构停摆,反而让俄方舆论更加凝聚。 泽连斯基此时加码制裁,背后藏着现实焦虑。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乌激战正酣,俄军已进入市区展开“逐屋战斗”,乌军十次反冲锋相继失利,部分区域被围乌军难获补给,战场压力让乌方急需用制裁争取国际关注。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透着微妙,欧盟10月23日刚通过第19轮对俄制裁,虽表态将着手讨论第20轮,但新一轮仍处于初步酝酿阶段,能否达成一致还存在不确定性。 俄乌的制裁战早已陷入“你来我往”的循环。就在10月底,俄方刚把乌总理、财长等10人列入制裁名单,冻结其在俄资产,两边互相加码,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民众。 德米特里耶夫的特殊身份让这次制裁更具话题性,他出生于基辅,曾就职于高盛、麦肯锡,多次参与俄美高层会晤,是普京身边务实的“交易撮合者”,制裁他更像乌方对俄谈判姿态的抗议。 但战场胜负从不是制裁能决定的,俄军11月7日深夜对乌军工企业和配套能源设施发动大规模打击,所有目标全部命中,乌方的军事补给能力正持续承压。 泽连斯基呼吁国际扩大施压,实则是在向西方索要更多支持。11月2日特朗普已明确表示“未认真考虑”向乌提供“战斧”导弹,4日泽连斯基再次请求仍无进展,缺少远程武器的乌军在正面战场难有突破。 制裁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德米特里耶夫的工作核心是国际投资与经济合作,其海外资产早已做足风险对冲,冻结资产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更撼动不了俄经济根基。 俄方此前的反制已经给出答案。针对乌方制裁,普京11月4日签署征兵新法,登记全年不间断进行,但服役派遣仍保留4-7月、10-12月两期,同时征召预备役保卫关键设施,用强化国防回应外部施压。 这场制裁与反制裁的拉锯,本质是俄乌冲突的延伸。双方都想通过外交手段牵制对方,却忘了战场的主动权从来不在制裁名单上,而是在前线的阵地和士兵手中。 国际社会的态度正在分化。部分国家呼吁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美欧对冲突的态度仍以施压为主,欧盟若推进第20轮制裁,可能让冲突进一步升级,让和平进程更加遥远。 泽连斯基的制裁举措实际影响有限。从军事到经济,从官员到机构,多轮制裁未能改变战局,部分国家对乌方诉求的响应也出现差异,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呼吁务实解决冲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海阔的天

海阔的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