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能吃腐肉?一位60多岁的大厨告诉我:水煮沸温度可达100℃,能够杀死99%的细菌。既然如此,腐肉煮熟后应该可以食用才对,为何却没人敢吃?又为啥动物可以照吃不误? 老一辈人常说,肉变质了就不能吃,即便锅里煮到烂,这种说法不仅仅是因为味道问题。肉类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不断分解蛋白质和脂肪,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副产品”会生成。 很多朋友或许以为,只要高温能杀死细菌,事情就搞定,其实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腐肉问题的核心,并不是“细菌本身”被杀死,而是“细菌制造的毒素”和顽固的芽孢难以被摧毁。 很多让人中毒的成分,比如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毒素,是在细菌繁殖期间释放到肉里的。 这些毒素往往对温度有极强的耐受力。例如肉毒杆菌的毒素一般要100℃加热十分钟才能失活,但有的耐热毒素,像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即便在沸水里煮上半小时,也无法彻底分解或消除其毒性。 这就意味着,哪怕你把肉煮到熟透,那些已经渗进肉里的毒素依然威胁着食用者的健康。 自然界的某些细菌,比如肉毒杆菌、产气杆菌等,它们在不利环境下会形成一种超级顽强的“休眠体”芽孢。 常规温度下杀不死,100℃的沸水环境下可以存活数小时,有的甚至在压力锅里高温蒸十几分钟都纹丝不动。 如果这些芽孢被吞进肚子,遇到人体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很可能再次“复活”,繁殖产生毒素,引发食物中毒。 哪怕表面上一切“卫生合格”,这种隐秘的风险依然不容低估。 腐肉里还会出现大量的尸胺、腐胺等有毒小分子,这些物质带有强烈的恶臭,对人体同样有毒。 它们的沸点普遍高于150℃,居家烹饪远远达不到,稍有摄入可能导致血压骤降、过敏反应甚至中毒休克。 简单说,食物中的这些化学“杀手”根本不是一锅热水能搞定的。 从营养和口感角度,腐肉蛋白质早被分解成各种胺类、酸、醛和酮,原有的营养价值荡然无存。 肉质松弛、纤维断裂,根本无法对人体提供正常营养,入口更是难以忍受,是腐肉带来的健康风险不仅限于轻微肠胃不适,更有可能因为摄入毒素而出现神经麻痹、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反观野外的食腐动物,比如秃鹫、鬣狗,为啥能放心大胆地啃腐肉?这里面可不是天生体质“硬核”那么简单。 科学家发现,这些动物的胃酸pH极低,远超人类和一般食肉动物,可以轻易杀死绝大多数细菌和病毒。 像秃鹫的胃酸pH能低到1.1甚至更低,基本上“进肚必杀”,它们的消化道还住着大量特殊的共生微生物,可以高效分解复杂毒素,同时形成屏障防止有害细菌定殖。 经过漫长的进化,这些动物体内还产生了专门对抗肉毒素的抗体,甚至利用噬菌体等天然“工具”为自己保驾护航,把摄入的细菌变成自己肠道的“俘虏”。 而人类呢?自打祖先学会用火烹饪,肚子里的消化系统渐渐丧失了“野性”,胃酸虽说也能杀灭一部分微生物,但和野外食腐动物相比,耐受力早已退化。 人体对这类强耐热毒素和高浓度胺类物质极其敏感,哪怕少量,就可能引发急性食物中毒。 现代社会有了冷链、保鲜和各式各样的杀菌手段,普通人根本没必要冒险去吃“有毒”的腐肉,人类靠理性和技术让“清道夫”的职责交还给自然界的秃鹫、鬣狗去完成。 食腐这件事,是大自然赋予特定生物的“天赋技能”,人类文明进步,食品安全意识提升,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是“胆子大还是小、技术有没有到位”的问题。 我们可以惊叹于食腐动物生态位的独特,尊重它们守护生态系统的贡献,但绝不能拿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去“模仿原始”。 你觉得,现代人在食品选择上是不是有点过度小心,还是说,这是一种理智的进化?
关于谁是全世界最腐败的政府,这篇文章讲的太有道理了。
【2评论】【10点赞】
云图
不大范围吃而矣,臭豆腐臭鳜鱼鲱鱼罐头基维亚克等等等等?
云图
不大范围吃而矣,臭鳜鱼鲱鱼罐头基维亚克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