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黄仁勋在节目中感叹:“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但已

修竹崽史册 2025-10-18 10:55:06

尽管黄仁勋在节目中感叹:“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但已于事无补!既已离开,莫要再来。   自2022年以来,美国对中国AI芯片出口的收紧步步加码,不仅切断了最先进算力流向中国的通道,也让多年积累的科技合作土崩瓦解。   A100、H100、H200、甚至为中国专门定制的H20,都被相继禁止出口;曾经中国市场占英伟达AI芯片全球销量的半壁江山,顷刻归零。   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这些本土巨头,纷纷斥资自研和夯实本土的芯片供应链。   从市场主场到全面挤压,外企在中国的高歌猛进已成历史,市场格局彻底生变。   在此之前,世界高科技产业靠着全球供应链的合作与互信推动创新,中美两国技术深度绑定,推动了AI、半导体、5G等领域的飞跃式发展。   过去一段时间,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不断叠加芯片禁令和实体清单,让全球科技生态骤然分裂,先进芯片的供应不再自由流动,知识产权被当作战略壁垒,企业只能在顶层博弈中一次次被动调整。   政策说收就收,合作说停就停,曾经的共赢,如今换来了各自为战的孤岛。   失去中国,美国芯片巨头们也在付出巨大代价,英伟达不是唯一的“受伤者”。   中国市场原本为美国半导体行业贡献了数百亿美元的收入和数万个工作机会。   对于英伟达这样的芯片公司来说,失去中国意味着销售额的巨大下滑,也动摇着技术生态的根基。   全球一半的AI研发人才在中国,如果这些人才无法接触到最前沿硬件平台,不仅影响中国的创新速度,实际上也拖慢了整个AI行业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排斥中国市场,多了空间给本土企业崛起,自动培育出了“对手”。   而中国,面临看似严峻的封锁,却激发出更强大的技术创新潜力,博弈之下,中国加速推动自主可控的整个芯片产业链,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完成自给自足的大闭环。   几年来,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产业协同,不仅是“补课”,更是全力发起追赶。   黄仁勋自己都坦言,如今中美在半导体前沿技术上的差距,只剩下“几纳秒”,这不只是技术数字的缩小,更是自主创新体系的渐成气候。   中国AI企业已经能独当一面地研发自己的大模型,开发适配的AI加速器,实现从“受制于人”到“主导领域”的深刻蜕变。 中国对外也在反制,海关重点审查美国产品,研发生态强调用本土芯片替换进口;监管层直接明确:不再采购英伟达AI芯片,坚决推行技术自主化。   如果说曾经欧美芯片企业还能靠“特供版”、“降配版”在中国市场周旋,如今这种打擦边球的模式也被终结。   中国不再容忍以次充好、不再纵容供应链灰色通道,灰色进口和走私管控收紧,连“黑市”都难逃监管。   美国的禁令越收,漏洞必然越少,自给自足的动力才会越强烈。   脱钩断链还远没有结束,这是大国地缘竞争中的新常态,美国不断叠加的出口管控和技术联盟政策,换来的不是绝对安全,而是全球产业体系的断裂和经济利益的折损。   短期内或许能阻滞中国一时的脚步,但从长期看,反而只会助推中国技术追赶,从而在更多领域加剧战略竞争,这不是道德的选择,而是力量与博弈的必然循环。   有人还想象,既然赚不了中国的钱,英伟达还会再回来,或者市场会忽视技术割裂的风险。   现实是,世界已经变了;中国的大门大路只为堂堂正正同行者而开,不再为投机让步,也不会再无条件让利,走不正路者,无论来头多大、声势多盛,终将被拒之门外。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产业裂变,是分道扬镳,还是大浪淘沙下的新生?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95%→0%”,黄仁勋:伤害中国的事,往往更严重伤害美国》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bydagl

bydagl

1
2025-10-18 11:36

自残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