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张自忠将军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军职最高指挥官,实际上除了张

微笑着前行 2025-10-14 07:26:36

很多人都认为张自忠将军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军职最高指挥官,实际上除了张自忠将军以外,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还牺牲了一位集团军总司令,他就是李家钰。 李家钰,四川蒲江人,1892年生人,在川军裡从排长干起,靠着一股狠劲和脑瓜子灵光,一路爬到师长。 1925年军阀混战,他一举拿下遂宁等七县,成了名副其实的“地头蛇”,号称“四川边防军总司令”。 李家钰能在川军派系林立的环境中崛起,除了作战勇猛,更在于他懂得收拢人心。在掌控遂宁等七县期间,他并未像其他军阀那样横征暴敛,反而主持修建了遂宁至蒲江的公路,创办县立中学和职业学校,甚至规定军队不得强占民房、掠夺粮食。这些举措让他在当地获得“李善人”的称呼,也为其积累了稳固的群众基础,这在军阀割据的年代尤为难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将领纷纷请缨出川抗日,李家钰主动致电国民政府,表态“川军出川抗战,为民族生存而战,义不容辞”。次年,他率领第47军(后编入第36集团军)从四川出发,徒步数千里开赴山西前线。当时的川军装备简陋,士兵多穿草鞋、持老旧步枪,甚至缺乏足够的弹药,但李家钰在部队出发前下令:“即使装备不如人,也要打出川军的骨气,绝不能让全国人看轻。” 抵达山西后,李家钰率部参与了娘子关战役、中条山战役等多场硬仗。在1939年的晋东南反“扫荡”中,他亲自率领警卫营驻守长治外围阵地,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坚守三日不退,最终配合友军击溃日军,缴获迫击炮两门、步枪百余支。此战让他在第二战区声名鹊起,蒋介石特电嘉奖,称其“忠勇善战,为川军表率”。因战功卓著,1944年李家钰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成为当时少数几个由川军将领担任的集团军总司令之一。 1944年春,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战场的国民党军防线迅速崩溃,各部纷纷向西撤退。当时李家钰的第36集团军负责掩护友军撤退,他在召集各军师长会议时说:“我们川军出川,就是为了抗战,现在友军有难,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跑路,必须殿后掩护。”6月11日,李家钰率总部直属部队在河南陕县秦家坡一带行进时,遭到日军第37师团的伏击。日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火力,将川军部队分割包围,战斗异常激烈。 据当时的突围士兵回忆,李家钰在危急时刻拒绝了卫士劝其先行突围的建议,亲自指挥卫队反击,他手持步枪与日军拼杀,不幸被日军机枪子弹击中腹部,当场壮烈牺牲,时年52岁。他牺牲后,其部下继续抵抗,最终仅有少数人突围成功。此战中,第36集团军总部直属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包括参谋长、副官长等多名高级军官一同殉国。 李家钰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将其灵柩从河南护送回四川蒲江,沿途百姓自发焚香祭奠。1984年,民政部正式追认李家钰为革命烈士,肯定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从割据一方的军阀到为国捐躯的烈士,李家钰的转变,折射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民族大义——无论此前身份如何,在民族危亡的时刻,都能放下派系恩怨,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拼尽全力。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以“装备最差、牺牲最烈”著称,李家钰作为川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其事迹是川军抗战的缩影。他出川时曾对部下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以前是为自己争地盘,现在是为国家打仗,死了也值得。”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川军将士的心声。他们带着简陋的装备,奔赴全国各地战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抗战到底”的誓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38

猜你喜欢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