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裸捐给国家2000亿,96岁去世时享受国葬规格,儿子却开出租谋生,这位被誉为“爱国者”的金融巨子,为何将子女的后路彻底堵死,却将毕生心血分文不取献给祖国?他的大爱将颠覆你对财富与父爱的所有想象。2007年6月的香港,三个场景同时在这座城市上演,中环的殡仪馆里,一位96岁老人的灵柩上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李嘉诚和董建华等两千多位政商名流肃立默哀,这是香港回归后第一次为平民举行如此高规格的葬礼。 就在同一时刻,港岛的街道上,一辆出租车正常行驶在车流中,驾驶座上的中年男子是逝者的长子庄荣叙,他已经开了几十年出租车。 这位享受国葬规格的老人,正是被称为“香港金融界爱国旗手”的庄世平。他的一生,始终在“聚财”与“散财”中践行着对祖国的承诺,而这份承诺的起点,要追溯到他青年时期的家国遭遇。1911年,庄世平出生于广东普宁的一个书香世家,学生时代恰逢国家内忧外患,日军侵华的炮火摧毁了他的家乡,也让他在颠沛流离中坚定了“实业救国”的信念。20岁出头的他,带着仅有的积蓄南下东南亚,从曼谷的小商铺做起,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诚信经营,逐渐在当地华人商圈站稳脚跟,可他从未忘记动荡中的祖国——抗战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通过自己的商贸网络为国内输送紧缺的药品和物资,甚至将商铺盈利全部捐给抗日救亡组织,自己却常年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东南亚时,庄世平做出了一个震惊华人商界的决定:在香港创办南洋商业银行。当时的香港金融市场被外资银行垄断,新中国在港几乎没有金融据点,他顶着殖民当局的压力,在租来的小写字楼里挂起五星红旗,成为香港第一家悬挂国旗的银行。银行开业当天,没有外资机构的祝贺,只有周边华人商户自发前来捧场,庄世平站在柜台后承诺:“这家银行是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要为祖国建设服务。”此后数十年,南洋商业银行成为新中国打破西方经济封锁的重要窗口,他不仅为内地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还牵头组织香港华商投资内地基础设施,仅上世纪80年代,就为深圳特区的建设引入数十亿港元资金,而他自己作为银行董事长,月薪始终维持在普通职员的三倍左右,从未给自己谋取过任何特殊待遇。 庄世平对财富的“淡漠”,在家庭中体现得更为直接。他与妻子育有两子一女,孩子们从小就过着和普通家庭无异的生活。上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腾飞,不少华商靠着房地产和金融一夜暴富,有人劝庄世平为子女购置房产,他却回应:“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囤的,子女有手有脚,凭本事吃饭比什么都强。”长子庄荣叙成年后,想进入南洋商业银行工作,庄世平直接拒绝,告诉他“银行是国家的平台,不是家族的自留地”,庄荣叙后来考取了出租车驾照,从此踏踏实实地开起了出租车,直到父亲去世,也从未向外界透露过自己的身份。女儿庄荣婉回忆,父亲的钱包里永远只装几百港元,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买报纸,家里的家具用了几十年都舍不得换,唯一的“奢侈品”是一台用来收听内地新闻的收音机。 2001年,89岁的庄世平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将自己一手创办的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连同旗下所有资产,无偿捐献给国家,折合当时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捐赠协议签署当天,他没有通知任何子女,直到媒体报道后,孩子们才知道父亲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祖国。有人问他是否担心子女日后的生活,他说:“我给他们留的不是钱,是做人的骨气和爱国的良心,这比任何财富都珍贵。”这份捐赠,创下了当时中国慈善史上的最高纪录,而庄世平此后依然住在香港的老旧公寓里,靠退休金生活,直到2007年因病去世。 他的葬礼之所以能享受如此高的规格,不仅因为他捐赠的巨额财富,更因为他用一生诠释了“爱国”的真正含义——不是口号,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践行;不是对子女的溺爱,而是教会他们独立与担当。如今,庄荣叙依然在香港开出租车,偶尔会有乘客认出他,他总是笑着说:“我父亲留给我的,比2000亿更重要。”从青年时期的救亡图存,到中年时期的实业报国,再到晚年的裸捐献国,庄世平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财富的真正价值,也照见了一位爱国者最纯粹的初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他裸捐给国家2000亿,96岁去世时享受国葬规格,儿子却开出租谋生,这位被誉为“
微笑着前行
2025-10-13 13:26: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