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意识到事态严重了。在我们宣告对稀土技术进行管制之后,德媒感到事态非常的严重!

微笑着前行 2025-10-12 21:26:27

外媒意识到事态严重了。在我们宣告对稀土技术进行管制之后,德媒感到事态非常的严重!10月9日,德国之声刊文表示,中国这一次稀土技术管制力度非常的大。而这其中两个方面,将会给美国等国家构成非常大的麻烦。 来看第一点,中国的稀土技术管制直接卡住了半导体产业的脖子。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告,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和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将受到严格限制。 这俩指标简直是掐住了现代科技的“咽喉”——14纳米是手机、AI芯片的主流制程,256层存储芯片则是顶级固态硬盘icon的核心,而这两类芯片的生产,从头到尾都离不开中国掌控的稀土技术。 这里的“稀土技术”并非指稀土开采,而是更核心的分离提纯与功能性应用技术。中国目前掌握全球90%以上的高纯度稀土分离提纯工艺,尤其是钕、镨、铽等关键元素的提纯技术,能将纯度提升至99.999%以上,这是芯片制造设备中“稀土永磁体”的核心原料。芯片光刻机的精密工作台、刻蚀机的磁悬浮导轨,均依赖这种高纯度稀土永磁材料提供稳定磁场,否则设备精度将直接下降30%以上。 德媒提及的第二点影响,指向了新能源与军工领域的稀土应用。管制范围不仅包含半导体,还涉及稀土永磁体、稀土催化剂等终端产品的技术出口,而这些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高超音速武器制导系统的关键部件。以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其主流车型的驱动电机中,钕铁硼永磁体的使用占比达80%,而这些永磁体的生产技术专利,70%以上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 美国等国并非没有稀土资源,但其产业链存在致命短板。美国本土稀土储量约占全球12%,但因缺乏先进分离提纯技术,2023年其稀土加工产能仅占全球1%,大部分稀土矿需运至中国加工后再进口。虽自2020年起美国推动“稀土产业链回流”,但新建一座高纯度稀土分离厂需5-7年周期,且单厂投资超10亿美元,短期根本无法填补技术缺口。 中国此次管制并非“技术封锁”,而是依据《出口管制法》对敏感技术的规范管理。从历史逻辑看,稀土技术的突破源于中国长期的科研投入——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研团队攻克“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技术”,解决了稀土开采的环保与效率难题;2010年后,又在永磁体、发光材料等应用领域实现专利突破,逐步形成技术壁垒。此次管制本质是对技术成果的主权维护,而非针对特定国家的贸易限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