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0月7日报道:赖清德表示,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说服中国大陆放弃对台湾使用武

风城高山 2025-10-08 10:31:40

路透社10月7日报道:赖清德表示,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说服中国大陆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特朗普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赖清德作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其在两岸关系上的每一次公开发言都会受到高度关注。这次提到特朗普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说服”关系,显然是在借用某种“超现实”的假设来达成一种话语表达:即台湾希望通过外部强权力量来牵制大陆的统一意志。   但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台湾问题的核心始终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外部干预都无法改变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   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和平统一是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的方向,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这是对国家主权的守护,而不是动武的威胁。   赖清德此番言论看似在“推崇和平”,实则却在逻辑上制造了一种对立的假象,把和平的实现寄托在外部国家领导人身上,这种话术在政治上并不高明,反而容易误导舆论。   更有意思的是,他特别提到特朗普。众所周知,特朗普在任期间对中国采取了强硬政策,尤其在经贸领域与中国发生了频繁摩擦,其对台湾的态度也存在一定的策略性操作。   赖清德此时抛出这种设定,一方面是借特朗普在美国政坛的反复活跃性,来制造某种“筹码效应”;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美国内部释放一种讯号:即台湾方面希望美国继续在台海问题上“发声”甚至“出手”。   但这种做法容易忽视一个现实,那就是国际社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底线,任何干涉都会引发严重后果。   美国虽然在战略上对台采取所谓“战略模糊”,但其官方立场一直是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一点在中美三份联合公报中早有明确表述。   更进一步地讲,如果我们认真审视赖清德的这番表述,会发现其话语逻辑存在一种“政治投机性”的倾向。   他并不是在真正讨论和平奖项的归属,而是在借助“诺贝尔和平奖”这个国际象征符号,来包装自己的政治立场。   这不是第一次台湾政治人物借助国际奖项进行话语炒作,此前也有政客借“民主、人权”等主题向外界寻求关注,但这些做法往往缺乏现实基础,只是在国际舞台上制造某种博取同情的叙事空间。   然而和平从来不是靠话语塑造出来的,它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诚意。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和平最大的保障正是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这一点是联合国承认的国际共识。   赖清德此番言论也折射出台湾当前在对外关系上所面临的困境。随着全球多极化趋势加强,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想要通过“倚美谋独”的方式来争取国际话语空间,效果正在逐渐递减。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提升,让很多国家在处理涉台问题上更加谨慎和理性。   赖清德试图将特朗普塑造成台海和平的“关键人物”,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外交格局的误判。和平从来不是靠某一个外国政要的个人魅力促成的,而是靠地区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尊重。   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台海问题也因此成为国际热议的焦点之一。   在这种环境下,任何轻率的言论都可能被放大、误读甚至利用。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动国家统一进程,同时争取更多国际理解与支持。   赖清德的发言如果只是一次“语言秀”,那么或许我们只需一笑置之;但如果它成为一种长期的话语策略,我们就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其误导国际舆论,干扰统一大局。   所以,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特朗普身上,不如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大陆早已展现出足够的善意与耐心,关键就在于台湾方面是否愿意放下幻想,走回正轨。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风城高山

风城高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