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张发奎听闻昔日自己几位旧部被授予元帅时,感慨万千,早在北伐时期,张发

迎梅看养护 2025-11-25 16:47:48

1955年,张发奎听闻昔日自己几位旧部被授予元帅时,感慨万千,早在北伐时期,张发奎担任了国军第四军的军长,这个部队不但战功赫赫,而且名将云集,而后来南昌起义时,起义的主力也是他麾下,只不过当时他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最终分道扬镳。 当年北伐打到贺胜桥,张发奎带着第四军拼下这场硬仗,叶挺的独立团冲得最猛。那一仗后,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全军士气高涨,外界也对张发奎刮目相看。 他出身广东,年轻时就追随孙中山革命,作战勇敢,升得也快。那时他的名字,是与“能打、敢冲、不搞官僚”连在一起的。 可到了1927年,风向变了。武汉方面张发奎和汪精卫、唐生智站在一起,看着蒋介石清共,他心里也犹豫。 叶挺那支部队,很多人都有共产党背景,张发奎心知肚明。中共中央的特使曾联络他,希望他保持中立,但他没答应。他选择了清除共产党势力。 后来中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南昌起义,反抗国民党右派的打压。叶挺带着独立团打头阵,打响了第一枪。 张发奎事后才知道起义消息,气愤也复杂。他说过一句话:“叶挺是我最信得过的,竟也去了那边。”但局势早已决定了他们的方向不同。 他调兵镇压未果,随后局势恶化,他也受到怀疑。蒋介石、汪精卫之间争权斗法,张发奎的广东背景让他难以立足。 几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张发奎被派往武汉、桂南前线。1938年,他在武汉战役中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署长江南岸防线,协助阻击日军。 虽未能保住武汉,但他调动有序,保存了实力。1939年,桂南会战爆发,日军从南宁北上威胁大后方。张发奎统领的第四战区多次调动部队抗击,顶住了数月攻势。 在国家危亡面前,一个军人的责任是站在第一线。 张发奎当时的兵员、物资被层层克扣,战士们没饭吃也要守阵地。他气愤却也清醒,他不在高层核心,再拼命也难改变格局。 抗战胜利后,他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他没有去台湾,也没留在大陆,而是去了香港。他住在山上的小屋里,靠积蓄过日子,不再问政事。 1955年,几个昔日下属名字出现在授衔名单中:贺龙、徐向前、林彪……他看着报纸上那些名字,手里的茶杯抖了一下。 儿子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当年第四军出来的,全是好苗子。” 晚年时,他偶尔回忆往事,提到叶挺,提到贺龙,却从不批评。他说:“他们有他们的路,我有我的想法,走错了,认了。” 这份坦率,倒是让人佩服。他一生征战沙场,战功不少,却在关键政治节点上走了偏。张发奎那句“选对路,比什么都重要”,如今看来,不只是一句感慨,更是一份深刻的自省。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