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对外宣布了! 泰国总理阿努廷·参威拉恭在国家稻米政策与管理委员会会议上通报,

红楼背疏影 2025-11-19 16:13:37

泰国对外宣布了! 泰国总理阿努廷·参威拉恭在国家稻米政策与管理委员会会议上通报,中国已确认追加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 有人认为中国此举是“应急采购”,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国家统计局2025年秋粮普查数据显示,国内稻谷总产4164亿斤,库存可满足全国14个月消费,远超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 反观泰国,农业部10月报告显示,今年大米库存达1200万吨,创8年新高,稻农亏损面超40%,急需中国这一“全球最大买家”缓解压力。 中泰粮食合作的历史渊源显示,双方粮食合作始终与军事安全协作紧密相关。 上世纪80年代,越南在中南半岛扩张,泰国面临直接威胁,中国通过每年稳定采购100万吨泰国大米,为泰军获得69式坦克、歼-7战机优先供应权提供了支撑,双方组建“黄金三角”联合反恐部队,直接遏制了越南势力渗透。 结合当下地缘背景,可进一步明晰此举的战略意义,2025年以来,美国在东南亚动作频繁,特朗普政府推行“印太粮食安全倡议”,向菲律宾、印尼提供农业贷款,条件是允许美军扩建军事基地。 泰国作为东盟核心国家,美军长期试图重启乌塔堡空军基地使用权,去年更派航母访问梭桃邑港施加压力。中国此时追加采购,可帮助泰国缓解经济压力,遏制美国“趁虚而入”的意图。 一个关键细节值得关注:此次采购的50万吨大米均为符合军用标准的长粒香米。该品种耐储存、易加工且煮熟后不易变质,是野战口粮的核心原料。 中泰已于9月结束“鹰击-2025”联合军演,双方约定明年在泰国湾开展联合反潜演练,泰军同时计划引进中国无人机侦察系统。军用级大米采购为后续军事合作推进奠定了基础,使相关协作更为顺畅。 对比印度的操作,更能体现中国的合作理念。今年8月,印度为抬高大米价格,突然宣布禁止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导致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面临较大粮食压力。 中国则始终保持每年300-400万吨的泰国大米采购量,即便2024年泰国大米涨价20%,采购订单也未缩减。 中国的“稳定器”作用,使泰国在东盟内部更倾向于与中国协作,去年东盟各国投票支持中国“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时,泰国便是牵头方。 泰国海军去年接收的071E型船坞登陆舰,在今年中泰联合救灾演习中发挥关键作用——搭载中国捐赠的大米、帐篷,3天内完成普吉岛海啸灾区救援,较美军“仁慈号”医院船快两天。 目前泰军正考虑采购中国红旗-9防空系统,追加大米采购的预付款可缓解泰军预算压力,这种协作基于双方长期积累的互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采购还配套了农业技术合作。中国农科院已与泰国农业大学签署协议,选派10名专家赴泰开展为期一年的技术指导,重点提升大米种植抗病虫害能力和加工精度。 数据显示,在中方前期试点帮扶的泰北产区,大米优质率已从65%提升至82%,出口溢价提高15%。这种“贸易+技术”的组合模式,既让泰国稻农直接受益,也为中国后续采购稳定了优质货源,进一步夯实了合作根基。 存在一个易被误读的观点:认为中国应优先采购价格更低的越南大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越南大米质量稳定性不足,且近年与美国互动频繁,2025年刚与美军完成“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还允许美军使用金兰湾部分设施。 粮食采购虽属经济行为,但兼具外交属性,中国不会将大额订单交给立场摇摆的国家。 回顾历史上的“粮食外交”案例,可明晰其中逻辑。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粮食,推动北约成立;上世纪60年代,苏联向印度提供小麦,换取印度在冷战中的“中立”立场。 中国采用更温和的“互利共赢”模式,既帮助泰国解决民生与经济问题,又巩固军事安全合作,同时遏制外部势力渗透,实现多重效益。 此事对普通民众亦有实际益处,中泰粮食贸易稳定可维持国内市场泰国香米价格平稳;中泰军事合作深化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为中国公民赴泰旅游、投资提供更充分的安全保障。 去年泰国地震中,中国游客借助中泰联合救援队实现快速转移,正是这种深层合作的具体体现。 展望未来,50万吨大米采购仅是开端。泰国农业部透露,双方正磋商“5年1000万吨”长期采购协议,配套项目包括中国协助泰国建设现代化碾米厂与仓储物流中心。 军事领域,泰军计划引进中国VT-4坦克生产线,双方或开展轻型护卫舰联合研发。以粮食合作为纽带,可实现军事、经济、外交联动,这正是大国博弈的成熟策略。 中国追加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并非单纯的贸易行为,而是以务实方式巩固地缘安全支点的战略举措。在特朗普政府以“贷款捆绑军事”模式施压东南亚的背景下,中国以“互利共赢”传统破局,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又加固军事合作根基,展现了务实的大国博弈智慧。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