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美国国防部宣布 11月1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国务院批准向乌克兰出售

红楼背疏影 2025-11-19 17:13:36

新消息 美国国防部宣布 11月1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国务院批准向乌克兰出售价值1.05亿美元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维护及相关设备。(参考消息) 根据公告,此次维护涉及“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备用零部件及相关服务,特别是“发射装置升级以及其它服务、附件和备用零件”。 一个真实案例可直观体现这1.05亿美元的分量。今年9月赫尔松攻防战期间,乌军一套爱国者突然“哑火”,俄军当天即发射12枚“口径”巡航导弹,炸瘫当地一座关键变电站,导致前线乌军通信中断3小时。 这不是个例。美国国防部10月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乌军爱国者系统因高强度使用,零部件损耗率比设计值高出3倍,雷达天线平均寿命从8000小时骤降至2200小时。 此前欧盟承诺的维护配件多次延迟,今年上半年有两套爱国者因缺件被迫停机,期间基辅遭遇俄军无人机蜂群袭击,造成12名平民伤亡。 针对“特朗普一贯主张‘减少援乌’,为何突然批准这笔交易”的疑问,核心在于其独特的“生意经”。 首先,1.05亿美元中80%为成熟零部件,非新装备,成本可控;其次,合同附带条件——乌方需优先采购美国军工企业弹药,实质为波音、雷神等企业拓展订单。更关键的是,近期欧盟多国援乌态度松动,美国此举亦为盟友树立示范。 从军事角度看,这笔维护合同正好戳中俄军的“七寸”。俄军现在的打法很明确:用廉价无人机消耗乌军防空导弹,再用巡航导弹精准打击。 今年10月数据显示,俄军平均每天发射32架无人机、8枚导弹,乌军每拦截一枚“口径”导弹,就得消耗1-2枚爱国者导弹,单枚成本高达300万美元,长期根本扛不住。 更重要的是,美方还会提供实时技术支持,通过卫星数据校准雷达参数,此前俄军常用的“电子干扰”战术效果会打折扣。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部署的20套爱国者,维护人员占总编制的40%,平均每3天进行一次全面检修。 即便如此,仍有3套因沙漠环境导致零件磨损失灵,险些让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击中美军指挥部。美军当时得出结论:缺乏维护保障的防空系统,形同活靶子。 再看俄乌战场的特殊性,维护难度比海湾战争还大,乌东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达-20℃,雷达的电子元件容易失效;东部战场多沙尘天气,发动机滤网每48小时就得更换。 此前乌军缺乏专业维护人员,只能让美军顾问远程指导,故障排除时间平均要48小时,现在美方承诺派驻15名技术人员,响应时间缩短至8小时。 国际影响层面,这笔交易也搅动了地缘格局,俄罗斯外交部当天就表态,称美方此举“加剧地区紧张”,并宣布将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更多“伊斯坎德尔”导弹。 而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近期纷纷向美国申请采购爱国者维护套餐,生怕乌军防线崩溃后“战火外溢”。欧盟则表态将在12月前落实5000万欧元的维护资金,跟上美国节奏。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这笔维护合同里包含“数据共享”条款,乌军需将爱国者的拦截数据实时传输给美方,这让美国能精准掌握俄军导弹、无人机的性能参数。 要知道,俄军今年刚列装的“产品305”空地导弹,就是在被爱国者拦截后,参数被美方获取,随后针对性研发了干扰设备,让该导弹命中率下降40%。 认为“1.05亿美元数额有限,无法改变战局”的观点存在片面性。现代战争核心在于“体系支撑”,去年乌军反攻哈尔科夫时,正是一套爱国者及时修复,拦截了俄军对哈尔科夫火车站的轰炸,保障后勤补给线畅通,才顺利推进20公里。一套正常运转的防空系统,足以影响局部战场胜负。 从长期来看,这笔交易也暴露了乌军的致命短板——完全依赖外部供应。目前乌军所有爱国者的维护、弹药、技术支持全靠美国,一旦后续援助中断,整个防空体系就会瘫痪。 反观俄军,所有装备都是自主生产,去年因制裁导致零部件短缺时,迅速启动国产替代,半年内就实现了导弹关键零件100%国产化。 特朗普政府的这步棋,还有更深的战略考量。近期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国内对援乌的分歧加大,1.05亿美元的“小额精准援助”,既能安抚主战派,又不会引发保守派不满。 同时,通过控制维护供应,美国能更直接地影响乌克兰的作战节奏,未来和俄罗斯谈判时,也多了一张“筹码”。 这1.05亿美元的维护合同,表面是军事援助,实则是特朗普政府“低成本控局”的手段。对乌军而言,是解燃眉之急的“续命丹”;对美国而言,是兼顾利益与战略的交易;对俄军而言,则是必须应对的“战术困境”。俄乌防空战的后续走向,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种“精准维护”的较量。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美国批准升级乌克兰“爱国者”防空系统 参考消息2025-11-19 12:12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