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的县委书记”的陈行甲,将87名官员富商送进了监狱,期间遭受过死亡威胁,

红日观全局 2025-11-18 17:48:03

“中国最牛的县委书记”的陈行甲,将87名官员富商送进了监狱,期间遭受过死亡威胁,原本前途一片大好,他却在任期满之后选择离开,他曾说:“5年的官场经历,比任何小说都精彩。”   2011年湖北恩施州的巴东县,还是地图上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这地方山高路远,经济落后,17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分之一的人年收入还不到2300元。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迎来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县委书记。   陈行甲,当时是宜都市长,调任巴东县委书记,位置调动看似平常,但谁都知道,这不是个“升职”的岗位,更像是被派去收拾残局。   刚到巴东,他面对的不是单纯的贫穷问题,而是一张错综复杂的腐败网,一个300万元的扶贫项目,120万用来“打点关系”,真正落到工程上的只有一小部分。   有些工程甚至虚高结算,比如一个2000万元的项目,最后结算飙到8000万。   更严重的是平阳坝河堤,一个花了4500万的大工程,连一场暴雨都扛不住,直接垮塌,背后问题简单粗暴钱没用在正道上。   陈行甲没有绕着走,他直接在2015年的县纪委全会上放话,说这些腐败分子“是从穷人口中夺食”,句句带火药味。   接下来的几年,他主导的反腐行动,查处了87人,其中包括9位局长、4位县级干部,连副县长邓明甲、前县长刘冰也没能幸免。   动了谁的奶酪,就得准备好付出代价,陈行甲收到过匿名威胁短信,甚至有人在他座驾上安装爆炸装置。   更棘手的,是上级某些部门的“打招呼”,希望他“不要太过”,但他没退让,他在家里装上摄像头,公开自己不收礼、不吃请,工作外时间不接待干部。   有人送金条、港币,他一律拒收,看似小心,其实是他给自己画了一条清清楚楚的底线,这在当时的县一级官场,并不多见。   虽然反腐是硬仗,但陈行甲也没忘了发展这件事,巴东太穷,工业基础薄弱,他很快判断:旅游是唯一有可能翻盘的赛道。   他带头推动交通建设,开发景区资源。但光有资源不够,还得会讲故事,他拍了MV《美丽的神农溪》《巴东之恋》,在网上播得火热。   2016年,他更是直接在3000米高空跳伞,对着镜头喊:“秘境巴东,欢迎你!”那一跳,巴东的名字也真正飞出了大山。   旅游热起来了,2015年巴东旅游收入是36.5亿元,到2016年涨到了45.36亿元,农户跟着挣了钱。   以前靠天吃饭的村民,开始学着搞民宿、做导游,贫困县慢慢有了脱胎换骨的机会。   就在大家以为他会继续升迁,进入省级甚至更高层舞台的时候,2016年陈行甲却主动辞职了。   但这并不是“贬职”或者“被动离场”,相反,他当时刚刚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仕途正红。   为什么走?他没公开说太多,但熟悉他的圈子都知道,反腐触碰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被查处的人背后,不是孤零零的个体。   有些人希望他离开,有些人希望他沉默,他也确实开始被边缘化,一些政策推不动,一些项目卡在中间,更深层的是他内心的选择。   他曾在担任官员期间,接触过不少艾滋病患儿,那些孩子让他意识到,除了做官,还有别的方式可以改变社会。   离开体制后,他创办了“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专门救助大病儿童,他们办了白血病患儿学校,帮助那些因病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   他还推动抗癌药纳入医保,每年为患者节省上亿元药费,疫情期间,他发起“传薪计划”,帮助那些因抗疫牺牲的医护人员的孩子继续读书。   有人说他“从政坛跳到了民间”,其实不太准确,他做的事,依然是公共事务,只不过不再靠行政命令,而是靠社会动员。   他的底色,从没变过,小时候母亲教他“干净、善良”,清华大学的教育也让他始终带有一股理想主义的劲儿。   他曾说社会并不完美,但看清之后仍然热爱,很多事很难,但知道难也要去做,他的这句话,成为很多公益人挂在办公室墙上的座右铭。   他的经历,像一部现实版的《人民的名义》,只是少了镜头,多了真实。   他自己说:“5年的官场经历,比任何小说都精彩。”这句话听着不夸张,尤其对那些了解他在巴东五年经历的人来说。   陈行甲的故事,不是传奇,也不是偶然,他代表的是一类人:在制度里拼尽全力,在体制外继续发光。   他用自己的一段旅程,讲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干净做事,不靠关系,也能改变点什么。   信息来源: 《回望 |"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的人生"上半场"》——新华网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红日观全局

红日观全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