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

笑蓝说 2025-11-16 18:43:52

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拉进一个房间,指着一个放满钱的立柜:看到了吗,这里全是钱,你随便拿!   北京画院库房的恒温柜里,一卷《墨虾图》静静躺着。   纸尾缺了两只虾的轮廓,旁压着张泛黄字条:“新姑娘学画用”。   这是齐白石 1956 年未完成的画,藏着他与新凤霞的特殊情谊。   字条上的 “新姑娘”,正是评剧皇后新凤霞。   1952 年夏天,她第一次见齐白石,是在文化局的敬老宴上。   快 90 岁的老人攥着她的手腕不放,眼神亮得像孩子。   旁人起哄让认干女儿,素来惜画如金的齐白石立刻点头。   新凤霞屈膝行礼,喊出的那声 “干爹”,让老人笑出了豁牙。   那时的齐白石,早已是画坛泰斗。   他笔下的虾蟹虫鱼,把水墨意趣写到了极致,《墨虾图》家喻户晓。   可鲜少有人知道,他 12 岁在湖南乡下娶了童养媳陈春君。   陈春君陪他从木匠走到画匠,1919 年匪患时留乡守家。   还特意选了 18 岁的胡宝珠,北上照顾 55 岁的齐白石。   胡宝珠成了齐白石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 “研墨人”。   三十多年里,她生了八个孩子,看他把 “借山吟馆” 变成艺术殿堂。   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时,她在旁裁纸;他跟徐悲鸿论画到深夜,她端来热粥。   1941 年,83 岁的齐白石还在创新画法,胡宝珠却难产去世。   胡宝珠走后,齐白石消沉了很久,直到护士夏文姝出现。   夏文姝没名分,却会记着他爱喝的莲子羹,帮他整理画稿。   可老人心里的空,是新凤霞出现后才填上的。   新凤霞常带着丈夫吴祖光上门,搀扶他在院里看石榴。   还跟着他学画,把菊花画成牡丹也不怕,老人反而教得更细。   1954 年秋天,新凤霞主演的《祥林嫂》在长安大戏院上演。   齐白石坐着轮椅去看,看到动情处,枯瘦的手攥紧了扶手。   散场后他拉着新凤霞直奔跨车胡同的家,脚步比平时急了许多。   进了里屋,老人颤巍巍挪开书架,露出个铜制保险柜 —— 这是他从不让外人看的。   他掏出钥匙打开柜门,里面码着成捆的钱,声音发颤:“你演得太苦,随便拿!”新凤霞红着眼眶连连推辞,老人却急得直拍柜壁,生怕她不肯收。   齐白石对新凤霞的特别,连徒弟们都看在眼里。   他的画稿从不轻易送人,却会把《秋蝉图》直接塞给新凤霞;徒弟求画要等半年,新凤霞随口说喜欢,他当场挥毫。   有人背后议论,新凤霞照旧提着新鲜菱角上门。   她会笑他舍不得给保姆涨工钱,老人听了反而真涨了钱。   1956 年冬天,齐白石开始画那卷《墨虾图》。   画到第七只虾时,突然说 “等新姑娘来教她画虾钳”。   可那之后他身体越来越差,笔握不稳,画就搁了下来。   字条是他让夏文姝写的,怕自己忘了要教新凤霞的细节。   转年春天,老人就卧床不起,嘴里总念叨 “新姑娘”。   1957 年 9 月,新凤霞接到消息赶去齐家时,老人已没了气息。   桌上放着那卷《墨虾图》,还有她上次落下的丝帕。   她摸着笔杆上 “齐大” 的刻字,眼泪砸在未干的墨迹上。   后来特殊时期,她被禁演评剧,是齐白石教的画技救了她。   画一只虾能换两斤米,她就靠这个养活全家。   晚年的新凤霞,还是常拿出那支齐白石送的毛笔。   她的画里有老人教的笔法,却多了戏曲里的灵动。   有时她会对着那卷未完成的《墨虾图》发呆,想象老人教她画虾钳的模样。   如今这卷画和字条,都藏在北京画院的库房里。   偶尔展出时,观众看着残缺的虾身,会想起那段跨越辈分的温暖往事。   新凤霞后来成了作家,写下与齐白石的故事,字里行间满是敬重。   她的画也成了藏品,常和齐白石的作品一同展出。   观众看着两幅画,能读懂那份不是父女、胜似父女的情谊。   而齐白石的艺术,连同他与新凤霞的故事,都成了时光里的珍宝,永远流传。     主要信源:(深圳市书法院——从88岁齐白石收25岁新凤霞做干女儿和女弟子窥探画家的真性情)

0 阅读:0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