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宣布了! 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突访联合部队集群指挥所,在听取前线战报后高调宣布:全球首款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完成关键测试,1.4万公里飞行距离创纪录,15小时未达极限射程,并成功验证规避反导系统的能力。 要说这“海燕”,最让人觉得不一般的就是它的“核动力”和续航能力。 官方说它飞了 1.4 万公里,续航 15 小时,还没到极限,可能有人对这两个数字没概念,1.4 万公里差不多能从俄罗斯最西边飞到美国东海岸,再绕点路都够了。 15小时连续飞行,相当于从早上飞到半夜,还没尽全力,这意味着它能在天上“逛”很久,想去哪更灵活。 更关键的是,它还验证了能躲开反导系统,就是说现在很多国家用来防导弹的系统,可能很难抓住它,这一点让不少国家都很关注。 要知道,现在全球还没有其他国家造出同类产品,俄罗斯这一步确实走在了前面。 那普京为啥选在这个时候宣布?大家看看最近的局势就明白了,北约正在东欧不断增兵,不少北约国家的军队和武器都往俄罗斯周边凑,俄罗斯感受到的压力不小。 表面上看,普京是在展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告诉外界自己有硬家伙,但往深了说,这更多是回应西方这些年的战略围堵。 这些年西方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对俄罗斯的限制不少,俄罗斯需要用这样的技术突破来打破僵局,让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也是在技术上找到突破口,同时在心理上给对方一定的威慑,让对方在行动前多掂量掂量。 美国那边很快就站出来批评,说这违反了相关条约,不过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之前美俄之间的《中导条约》已经失效,现在涉及这类导弹的军控协议本来就比较模糊。 美国的批评,更多是觉得俄罗斯这一步打乱了自己的布局,更值得注意的是,“海燕”的出现可能会刺激其他国家。 有些国家可能会觉得,既然常规武器上拼不过,不如也走“非对称”的路子,去研发类似的特殊武器,这样一来,全球的武器发展方向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另外,北约内部也可能因此产生争议,比如一些东欧国家可能会要求北约加强防御,而有些国家可能担心这样会激化和俄罗斯的矛盾,到底该怎么应对,北约内部恐怕得吵一阵子。 其实不管怎么说,“海燕”导弹的测试成功,确实让全球战略格局又多了一些变数,但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大国之间的这些动作,更多是相互制衡的手段。 毕竟谁都清楚,真的发生冲突对谁都没好处,未来更重要的是,各国能坐下来好好谈,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而不是靠武器竞赛来秀肌肉。 武器的真正意义,从来不是用来制造恐慌,而是为了守护和平的底线,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让这些“硬家伙”成为维护稳定的保障,而不是引发冲突的导火索。 信源:新派新闻——《普京:配备核动力装置、具有超远射程的“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