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地下党员傅有智被捕,敌人把他带到了海滩,连开5枪,枪枪命中,谁知,等敌人走后,傅有智却被雨水打醒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0年7月,厦门打石字海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国民党刽子手对着年轻的中共党员傅有智连开五枪。枪声过后,傅有智倒在血泊中,刽子手匆匆离去。 谁都以为这位19岁的青年已经牺牲,然而半夜一场倾盆大雨将他浇醒。他身中五弹,子弹分别从耳根、脖颈、肩膀及腋下穿过,留下九个弹孔,却奇迹般地未击中要害。 傅有智强忍剧痛,挣扎着爬到石墙边,磨断反绑双手的绳索,艰难地逃离刑场,前往厦门港的一位亲戚家求助。 这位深明大义的亲戚见状,立刻为他擦拭血迹、包扎伤口、更换衣物,并趁夜色将他藏匿于鸿山的石洞中。 次日,亲戚又冒险将傅有智转移到鼓浪屿,交由他的三嫂照料。三嫂不惜重金聘请医生为他治疗。经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傅有智的枪伤终于痊愈。 傅有智1911年出生于福建安溪县蓬莱镇登山村一个贫苦家庭,兄弟七人中他排行最小。为谋生计,他早年随三哥到厦门,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曾街头叫卖甘蔗赚取学费。 社会的严重不公在他心中埋下革命的火种。1929年秋,他在厦门同文中学加入共青团,1930年夏转为中共党员,负责同文书院共青团支部工作,并成为厦门赤色总工会执行委员。 此次被捕是因他参与中共福建省委组织的“打盐关”飞行集会,由于信息泄露,行动遭敌埋伏,刚从上海返厦的傅有智不幸被捕,敌人从他身上搜出革命刊物。 在狱中,他经受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却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最终决定对他下毒手。 枪击事件次日,敌人收尸时发现傅有智“尸体”失踪,沿血迹找到磨断的绳索,断定其未死逃脱,但因惧怕追责未敢声张。此事后被厦门《江声报》作为奇闻刊登,一度轰动厦门。 伤愈后,傅有智并未选择隐匿,而是立即返回安溪老家找到党组织,继续革命工作。他坚定地表示:“反动派要我的命,既然我没死,就要拼命干革命!” 他首先在家乡登虎榜组织农会、赤卫队,建立党支部,随后又在横坑、上智、竹塔等地发展组织,领导农民开展“五抗”和“二五减租”斗争。他甚至说服母亲,免收自家佃户租谷,深受广大农民拥护。 1932年4月,傅有智任新成立的中共官桥区委书记,同年11月任安溪中心县委委员兼官桥区委书记。 他带领赤卫队和农会配合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打击土豪劣绅,没收地主粮食分给贫苦农民。 1933年,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县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官桥区革命委员会在登虎榜成立,傅有智当选为主席。 他在成立大会上号召劳苦大众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实行土地革命,保卫红色政权。 革命形势的高涨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和疯狂反扑,1933年9月8日,安溪国民党当局通过混进红二支队的原民军副营长、股匪头目王观兰。 设计以“商讨攻打股匪”为名,将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主要领导人李实、陈凤伍、傅有智等13人诱骗至蓬莱温泉村青云楼。众人抵达后即遭埋伏逮捕,史称“青云楼事件”。 此次被捕,傅有智未能再次幸免。1933年9月17日,他与陈凤伍等四位同志在安溪县城凤冠山英勇就义,年仅22岁。距他第一次刑场脱险,仅三年又四十八天。 傅有智烈士两次赴刑场,第一次死里逃生堪称奇迹,第二次慷慨就义彰显忠烈。他将短暂的青春和两次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其事迹至今仍在安溪老区传颂,精神永存。 信息来源: 中共泉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泉州党员英烈谱】傅有智:刑场死里逃生 矢志献身革命》 中国军网《傅有智: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1930年,地下党员傅有智被捕,敌人把他带到了海滩,连开5枪,枪枪命中,谁知,等
玉尘飞啊
2025-10-16 13:45: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