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亿资产说冻就冻!中国企业出海,连自家“内鬼”都防不住了? 闻泰科技作为一

元洲啊娱乐 2025-10-13 11:50:59

147亿资产说冻就冻!中国企业出海,连自家“内鬼”都防不住了? 闻泰科技作为一家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企业,近期陷入了一场深刻的控制权危机。   这场风波的起因并不仅仅是某种商业纠纷,而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博弈,涉及多重力量,暴露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过程中面临的多重风险和挑战。   尤其是在控制安世半导体这个重要资产时,闻泰科技不仅遭遇了外部的政治压力,还在内部治理上出现了裂痕,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给所有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安世半导体作为闻泰科技的重要子公司,一直是公司的“现金奶牛”,其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市场和汽车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得它成为了闻泰科技的核心资产。   2024年安世贡献了近150亿元的营收和23亿元的净利润,并且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其业务依然保持强劲增长。   这份财报不仅展示了安世的强大盈利能力,还意味着它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正是因为这个重要的经济价值,安世半导体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导致了如今的控制权危机。   这一切的起因是荷兰政府在2025年9月30日发出的行政命令。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及其全球30个子公司实施了为期一年的“冻结”令。   这一行政命令的出台,将安世半导体及其核心资产的控制权置于了一个极其特殊的法律框架下,意味着在这一年内,安世无法做出任何形式的资产流动、知识产权转移或人员变动。   这一命令为后续的司法和内部高管行动提供了“合法性”的支持,也为事件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荷兰的司法机构也未放松对安世半导体的掌控。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裁定,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控制权之争。   法院不仅暂停了闻泰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的所有董事职务,更是直接任命了一名具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并将闻泰科技所持的大部分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简言之,创始人和控股方被迫失去了对安世的实际控制权,公司的决策权完全交给了外部机构。   这一判决无疑将闻泰科技的未来发展推向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   更为复杂的是,安世半导体的内部高管也在此时发起了反击。   在荷兰政府和法院的指令下,仅仅一天时间,安世的三名外籍高管联合向法院提起紧急诉讼,要求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这一举动迅速瓦解了安世的内部治理结构,尤其是在创始人和高层管理团队之间的信任关系方面,形成了严重裂痕。   闻泰科技方面将这一行为视为借政治压力进行“夺权”,认为这一切正是外部势力利用内部问题,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商业”攻势。   这场危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控股问题,背后所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   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直接对安世进行行政干预,显然是将“地缘政治”因素嵌入了商业决策之中。   荷兰政府此举不仅对中资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经营环境造成了不小的挑战,也暴露出外部政治力量对企业发展的干扰。   闻泰科技在声明中将责任归咎于荷兰政府的政治偏见,认为这种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地缘政治的打压。   这种说法反映了许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许多企业的海外扩张往往伴随着较强的政治风险。   此外,这场风波也揭示了跨国并购后,企业内部文化整合和高管治理的困难。   外籍高管与创始团队之间的权力斗争,并非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问题。   闻泰科技在过去几年通过收购安世,试图借力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文化差异、权力分配和治理结构的问题,早已埋下了治理上的隐患。   这些隐患在外部政治压力的推动下,迅速暴露出来,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控制权争夺战。   面对这种内外压力的双重打击,闻泰科技已开始通过法律、外交和运营等多方面手段进行应对。   它不仅启动了国际法律程序,试图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还通过外交渠道寻求国家层面的支持。   同时,闻泰科技也在加强内部治理,力求在公司的组织结构和高管团队中实现更好的整合。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的方案依然难以预见。   企业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如何在跨文化、跨国的治理中实现稳定发展,这将是所有跨国企业未来面临的共同难题。   这场危机的发生,无疑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它不仅揭示了在外部政治和司法环境的不确定性下,企业如何保护自身利益的问题,还提醒我们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权力分配及公司治理同样至关重要。   信源: 1. 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运营,闻泰科技声明:强烈抗议,谴责“夺权”外籍高管 杭州日报 2025-10-12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元洲啊娱乐

元洲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