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拒收就断供?波音公司CEO放话,一但中国航司不肯接受飞机,就将停止飞机供应,本想以此来给中国市场施压,可结果却让他“认清”了现实。 要知道,中国航司之前可是波音的 “大客户”,本该好好维护,可他们偏要跟着美国政府的节奏来,甚至在关税出台前就偷偷给中国航司的飞机维护涨价。 这一下彻底惹毛了中国企业,中国航空公司直接表态,后面波音的飞机都不收了。 这话可不是随口说说,之前订的波音 737 MAX 和 787 机型,本来都该陆续交付,全停了,波音公司 CEO 急了,放话给中国市场施压,觉得中国离不开波音的飞机。 可没想到,这狠话放出去后,波音自己先认怂了,他们突然发现,中国市场占了波音全球销量的近 20%,想找下家补窟窿,不管是欧洲的航司还是东南亚的航空公司,要么没需求,要么没实力,根本接不住这么大的订单。 这哪儿是施压啊,分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全世界都看清了:现在不是中国求着波音,是波音离不开中国市场。 波音 CEO 之所以敢放狠话,其实是打错了算盘,他们觉得中国航司现在正缺飞机,因为这些年中国民航市场发展太快,航线越开越多,飞机缺口不小。 波音以为中国没了他们的飞机,要么得高价买空客,要么就得等着航班延误,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只能靠进口飞机的时代了。 现在中国航司手里,空客的订单本来就比波音多,更关键的是,东航、南航都订了不少国产大飞机 C919,虽然现在还没大规模交付,但已经能分担一部分需求,根本不怕波音断供。 波音这才发现,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中国市场对波音有多重要?可以说要是丢了这块肥肉,波音的营收得跌一大截。 要知道,波音在华盛顿州的工厂,每生产 10 架飞机里就有 2 架是卖给中国的,要是订单没了,工人得失业,这对波音来说可是致命的。 更惨的是,想找下家补订单比登天还难,欧洲航司自己的飞机都快够用了,还没中国一家航司订的多。 东南亚的航空公司比如新加坡航空、马来西亚航空,虽然有需求,但预算有限,只能买二手飞机或者小机型,根本消化不了中国市场的订单量。 更打脸的是,波音自己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两起空难让口碑一落千丈,不少航司都转买空客了。 为了挽回中国市场,波音也偷偷放低了姿态,不仅承诺给中国航司的维护费用打八折,还表示愿意跟中国合作研发飞机零部件,可中国航司根本不买账,毕竟现在有更好的选择,没必要再跟波音绑在一起。 比如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的 IBM 公司觉得自己在计算机领域一家独大,想靠断供服务器给日本企业施压。 结果日本的富士通、NEC 趁机崛起,不仅抢走了日本市场,还把产品卖到了全球,IBM 最后只能乖乖降价求和。 还有美国的高通公司,之前想靠断供芯片逼中国手机厂商接受高价专利费,结果中国企业搞出了自己的 5G 芯片,高通的市场份额从 65% 跌到了 40%。 最后只能降低专利费,还得跟中国企业合作研发,这些例子都说明,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 “谁垄断谁说了算”。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航空产业链上的布局越来越完善,从飞机发动机到零部件制造,都在逐步实现国产化,以后对进口飞机的依赖会越来越低,波音想靠断供施压,只会越来越不管用。 波音现在的尴尬处境,其实是美国企业 “霸权思维” 的必然结果,他们总觉得自己掌握着核心技术,就能随便拿捏其他国家的市场,却忘了市场是双向选择的。 你可以选择断供,别人也可以选择不买,中国市场之所以有底气拒收波音飞机,就是因为我们有足够大的需求、足够多的替代选项,还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这种底气不是一天两天攒出来的,是靠这些年在民航领域的不断投入和创新得来的。 现在波音已经开始后悔了,不仅派高管频繁访华,还承诺会配合中国的民航政策,可就算这样,想挽回中国航司的心也没那么容易。
特朗普情绪失控,威胁断供飞机零部件,波音千亿大单说没就没了?中国刚刚宣布对稀
【10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