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已经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协议,同意自2025年第4季度起,以人民币进行铁矿石贸易结算! 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以前全球铁矿石贸易几乎全靠美元结算,必和必拓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生产商之一,这一步相当于给人民币在大宗商品领域 “投了信任票”。 更关键的是,这一下终于帮中国企业摆脱了长期被美元汇率波动坑钱的苦日子,人民币结算的优势,往后在企业运营里会越来越明显。 咱们每年要造几十亿吨钢铁,建房子、修高铁、造汽车都离不开,而铁矿石是炼钢的核心原料,国内产量不够,只能靠进口。 以前不管是必和必拓,还是力拓、淡水河谷这些巨头,都坚持用美元结算,中国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再去买铁矿。 中间不仅要付兑换手续费,还得扛着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2023 年就出过这事儿,3 月份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 6.8 涨到 7.3。 一家山东的钢铁厂光换汇就多花了 8000 万元,相当于白扔了两个月的利润。 这种 “被美元卡脖子” 的日子,中国企业早就受够了,美元结算体系下,美国一加息,人民币汇率就可能贬值,买铁矿的成本立马涨。 美国搞金融制裁,要是哪天把结算通道掐了,连铁矿都买不了,更气人的是,铁矿石价格还被华尔街资本操控。 2021 年明明全球铁矿供过于求,价格却被炒到 230 美元 / 吨,比正常价格翻了三倍,中国企业只能硬着头皮买,一年多花了上千亿元。 反观必和必拓这些巨头,躺着赚差价,现在中国终于有底气让他们用人民币结算,本质上是 “买家说了算”,你不跟我用人民币,有的是其他矿商愿意合作。 巴西淡水河谷早就跟中国谈人民币结算了,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也计划用人民币交易,必和必拓要是不跟上,就得丢市场。 而且人民币结算对中国企业的好处,简直是“立竿见影”,省了换汇成本,以前换 1 亿美元要付 2‰的手续费,一家年进口 1000 万吨铁矿的企业,一年能省 200 多万元。 其次是规避汇率风险,用人民币结算,签合同的时候多少钱,最后付的就是多少钱,不用再担心汇率涨涨跌跌。 更重要的是能绕开美元的结算通道,不怕被美国制裁,就拿河北钢铁集团来说,2024 年试用水人民币买巴西铁矿,半年就省了3200万元成本,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直接降为零。 而且人民币结算还能带动产业链,中国的钢铁厂用人民币付货款,巴西的矿商拿到人民币后,又能用来买中国的工程机械、家电,形成 “人民币闭环”。 比如徐工机械已经跟淡水河谷谈好,用人民币卖挖掘机,这等于把铁矿进口和商品出口绑在了一起,双赢。 必和必拓愿意低头,也是被现实逼的,澳大利亚的经济太依赖中国市场了,要是失去中国市场,必和必拓的产能得闲置一半。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搞“铁矿进口多元化”,不仅从巴西、几内亚买矿,还在国内搞废钢回收,2024 年废钢炼钢占比已经达到 30%,以后对进口铁矿的依赖会慢慢降低。 必和必拓看得很清楚,现在不跟中国用人民币结算,以后就没机会了,所以这次协议里还特别加了 “长期合作条款”,承诺未来五年给中国稳定供应 20 亿吨铁矿,就是怕被中国抛弃。 人民币的话语权越来越强,不是靠政府强制推动,而是企业自发选择的结果,谁不想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呢? 美元体系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美国动不动就把美元当武器,2022 年冻结俄罗斯 3000 亿美元外汇储备,2023 年制裁土耳其的石油出口,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想摆脱美元,人民币正好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选择。 从国家层面看,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能帮中国建立 “自主的金融体系”,不再被美国的货币政策牵着走,美国加息、降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比如 2024 年美国加息,要是以前,中国企业买铁矿的成本得涨 10%,现在用人民币结算,成本基本没变化,这就是 “金融自主” 的好处。 说到底,必和必拓的选择,不是 “给中国面子”,而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 这背后不是靠 “强硬施压”,而是靠 “实力说话”,14 亿人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些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底气。
就在刚刚看到个消息,差点没把我气笑铁矿石现货价跌至80美元/吨,必和必拓却
【11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