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的一则通报让人心头一紧:当天凌晨,一架乌军无

凌余阵兮 2025-10-10 14:22:35

10月7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的一则通报让人心头一紧:当天凌晨,一架乌军无人机闯入新沃罗涅日核电站区域,被拦截压制后径直撞上运行机组的冷却塔,爆炸后在塔体留下了清晰的黑色痕迹。 那架无人机是从乌克兰边境低空摸过来的,直奔新沃罗涅日核电站的 6 号机组,目标很明确,俄军的电子战系统反应算快的,立马释放干扰信号打乱它的导航,本来是想把它逼走或者迫降,结果这无人机失控之后没掉在空地上,径直就撞在了冷却塔上,“嘭” 的一声炸了,塔体上直接留了道清晰的黑色焦痕,看着都让人发怵。 还好俄罗斯原子能公司随后通报说,辐射监测全是绿灯,厂区里每小时才 0.12 微希沃特,远低于安全标准,周边村子的空气和水采样也正常,不用疏散居民,这才算让人松了半口气。 可咱也别觉得没炸出辐射就没事,这事儿的严重性根本不在这道痕迹上,新沃罗涅日核电站可不是普通的电厂,它在沃罗涅日州,离乌克兰边境就两百来公里,等于就在冲突前线的眼皮子底下。 这电站里有 3 个机组正发电呢,6 号机组输出的电力就有 1110 兆瓦,供应着俄罗斯中部的电网,光是当地 20% 的电力都靠它,要是真出问题,影响能直接传到莫斯科去。 而且它二期用的是先进的 VVER-1200 反应堆,安全标准按理说挺高,但再结实也经不住无人机带着炸药撞啊,这次是撞在冷却塔中段,要是干扰晚一秒,或者无人机没偏航,直接冲着反应堆的安全壳去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冷却塔这东西看着大,其实是核电站的 “散热心脏”,150 米高、直径超 100 米的钢筋混凝土大家伙,就是靠它循环冷却水,保证核反应堆不超温。 这次无人机撞上去的时候速度有 80 公里每小时,还好碎片没飞太远,应急团队 5 分钟就封锁了现场,用超声波查了半天没发现裂缝,6 号机组才没停,接着发电。 但这纯属侥幸,之前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冷却塔被乌军炸过,那次内部都严重破坏了,虽然那时候电站没运行,可照样吓得国际社会够呛。 新沃罗涅日这可是正运行的机组,冷却塔要是真被砸坏了,反应堆降温跟不上,连锁反应的风险就来了,到时候可不是停电那么简单。 乌军干这事儿绝对是故意的,不是瞎碰运气,你想啊,他们选的时间是凌晨,正是防备最容易松懈的时候,无人机还特意低空飞行,利用地形躲着主雷达,明显是提前踩过点、算好路线的。 从后来俄军找到的飞行日志看,那无人机像是改装过的 TB2,翼展 12 米,带着小型炸药,就是奔着关键设施去的。 而且这不是头一回了,之前库尔斯克、斯摩棱斯克的核电站也遭过类似的袭击,只不过都被拦住了,这次是离得最近、最险的一次。 他们这么干无非就是那几个歪心思,首先是想断俄罗斯的能源命脉,这核电站供应着中部 19 个地区的电,要是炸停了,不光老百姓用电受影响,前线俄军的装备、后勤也得受拖累,这跟之前炸电网是一个路子。 再就是想制造恐慌,核电站出事可是天大的事,哪怕只是炸到冷却塔,也能让周边居民人心惶惶,还能给国际社会施压,逼着俄罗斯在谈判桌上让步。 现在乌东战场形势对乌军不利,他们就想靠这种险招转移俄军注意力,缓解前线的压力,说白了就是打不赢正面战场,开始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最可气的是,乌克兰官方到现在都装哑巴,不承认也不否认,基辅的媒体转载俄方通报还敢质疑情报是假的,这心虚的样子太明显了。 之前扎波罗热核电站被炸,他们也说是俄军自导自演,结果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就在现场,亲眼看见浓烟,查了辐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之前就骂过,袭击核设施是 “鲁莽行为”,严重违反联合国的原则,可乌军根本不当回事,这次估计又是仗着有西方撑腰,觉得出了事能甩锅。 不过俄军这次的应对也算及时,电子战干扰 30 秒就起效了,虽然没完全拦住,但至少让无人机偏了方向,没撞着核心部位。当天凌晨俄防空系统一共拦截了 184 架乌军无人机,可见乌军是想搞饱和攻击,可惜大部分都被打下来了。 但这也暴露了漏洞,低空渗透的无人机还是防不胜防,之后肯定得加强边境的低空警戒,不然下次再窜进来一架,可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 现在想想都后怕,核安全这根弦谁都不能松,当年切尔诺贝利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一旦辐射泄漏,周边几百公里都得变成无人区,几代人都受影响。 乌军为了打仗,连这种可能引发核灾难的事都敢干,简直是丧心病狂,俄罗斯这边也得更小心,毕竟核电站离边境太近,又是重要的电力枢纽,真不能有半点马虎。 国际社会也该醒醒了,别再装看不见,之前格罗西就说过,袭击核设施没人能获益,可光谴责没用,得真拿出办法拦住这种疯狂的行为。 要是再纵容乌军这么闹下去,下次可能就不是留下一道黑痕那么简单了,真出了核事故,欧洲都得跟着遭殃,谁也跑不了。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网《突发!俄罗斯遭袭》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凌余阵兮

凌余阵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