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 (信源:网易——为何我国选择发展高铁,而不是便宜航空?) 当全球都在追捧廉价航空的灵活便捷时,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砸下万亿打造全球最大高铁网络。有人质疑:放着低成本的航空不发展,偏要啃高铁这块 “硬骨头”,是不是选错了? 可如今答案越来越清晰 ——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交通选择,而是中国下的一场关乎能源革命的 “豪赌”。当内蒙古光伏电价跌破0.25元/度,当高铁年赚百亿而航司巨亏2160亿,所有人都明白:这场赌局,中国早已稳操胜券。 这场豪赌的底气,来自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碾压式”突破。过去十年,中国把光伏、风电玩成了“白菜价”:2023年光伏装机量突破4.9亿千瓦,相当于22个三峡电站全力运转;风电装机量超4.8亿千瓦,每年发电量够全北京用12年。 更关键的是电价便宜。高铁是“电驱动”优等生,全国高铁电气化率达100%,2023年35%的用电来自可再生能源,且占比逐年攀升。这就好比别人还在为油价涨跌发愁,中国高铁已接上“免费电”,成本优势显著。 反观廉价航空,从出生起就绑死在 “石油战车” 上。飞机依赖的航空煤油,价格紧跟国际油价波动,2022 年油价飙到 140 美元 / 桶时,国内航司全年亏损 2160 亿,相当于每天 “烧掉” 6 个亿。 更尴尬的是,中国 2023 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71%,能源命脉攥在别人手里,发展航空就像走在 “钢丝绳” 上;而电力对外依存度不足 1%,高铁用的是 “国产电”,相当于给国家交通装上了 “安全心脏”,再也不怕被 “卡脖子”。 有人说建高铁是“烧钱无底洞”,算完经济账才知多值。高铁不仅仅将各个地域之间联系了起来,还让成本降低。 高铁还带动房地产、商业、物流等,广西东兴通高铁后旅游收入超140亿,这些回报是廉价航空无法给予的。2024年上半年,民航四大集团亏损,京沪高铁却年赚百亿,成“现金奶牛”。 技术自主化更是中国高铁的 “王牌”。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中国只用十年就让复兴号实现 100% 国产化,核心部件全靠自己研发,还出口到 116 个国家和地区。印尼雅万高铁、土耳其安伊高铁,都是中国用绿电高铁技术敲开国际市场的见证。 而航空领域呢?主力飞机基本依赖进口,维修要靠国外技术,波音 737MAX 停飞事件让国内航司损失惨重。一边是掌握核心技术的 “自主王者”,一边是受制于人的 “进口依赖者”,谁更有未来一目了然。 在区域平衡发展上,高铁是 “神助攻”。以前中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高铁开通改变格局。贵州喀斯特山区、云南丽江通高铁后,分别迎来大量游客、成为热门旅游地且居民收入翻番。 高铁如 “金线网”,串起全国城市,让人才、资金、资源高效流动,使 “偏远地区” 成 “潜力股”。而廉价航空依赖机场,建机场成本高、空域管制严,只能覆盖大城市,无法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导致差距拉大。 环保账同样亮眼。高铁碳排放比之航空少很多,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碳足迹还在持续降低。在全球追求 “碳中和” 的今天,高铁是妥妥的 “环保优等生”,而航空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早已成了环保领域的 “老大难”。 中国高铁的“八纵八横”网络越织越密。这张网不仅方便了 14 亿人的出行,更重塑了中国经济版图,就像当年美国修铁路推动现代化一样,中国高铁正在定义 21 世纪的交通革命。 现在再看当初的 “争议”,才明白中国的远见 —— 我们赌的不是一时的交通便利,而是未来能源革命的大趋势,赌的是中国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脉。 如今,当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 “硬通货”,当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当区域经济因高铁焕发活力,所有人都看清:这场 “豪赌” 从来不是冒险,而是基于国家战略的精准布局。 中国用高铁证明,真正的发展智慧,是不随波逐流,而是看清趋势、坚定前行,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赞]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
韫晓生
2025-10-08 16:53:07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