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6日,浙江嘉兴,女子花2600块钱买了一只猫当宠物,结果几天后她

韫晓生 2025-10-08 17:51:15

[中国赞]10月6日,浙江嘉兴,女子花2600块钱买了一只猫当宠物,结果几天后她就后悔了,女子的脸上和胳膊上红红的一块一块的又痛又痒,就医后确诊患上了猫癣!原来当时买的时候,她就看出猫身上有癣,但是卖家告诉她不用管能自愈,也不用买药膏给它涂抹,女子就信了。   (信源:国+社区)   浙江嘉兴女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指尖颤抖着抚过脸颊连片的红色疙瘩,每碰一下都传来刺痛的痒意。   几天前还皮肤光洁的她,此刻脖子、胳膊上全是类似的红疹,而这一切的源头,是那只她花 2600 元买回来的宠物猫。这场看似温馨的养猫经历,转眼变成了让她崩溃的噩梦。   故事的起点,是女子对猫咪的满心喜爱。挑选时,她已注意到小猫毛发下隐约的癣斑,可卖家轻描淡写一句 “不用管,过阵子自己就好了,涂药膏反而伤皮肤”,让本就心动的她放下了顾虑。   抱着 “既然买了就要好好养” 的想法,女子没对猫咪采取隔离措施,任由它在客厅、卧室自由活动,甚至每天给小猫洗澡 —— 她坚信 “多洗澡保持干净,癣很快就会好”,却不知这些举动,正为后续的感染埋下隐患。   起初几天,女子没察觉异常,直到某天清晨洗脸时,指尖触到脸颊传来一阵刺痛的痒意。她以为是皮肤干燥,随手抓了抓,可到了下午,瘙痒不仅没缓解,脸上还冒出几颗红色小疙瘩,连脖子和胳膊也开始出现类似症状。   慌乱中,她赶紧去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检查后给出的 “猫癣感染” 诊断,让她瞬间懵了 —— 自己精心照顾的小猫,竟成了让自己生病的 “源头”。看着镜子里布满疙瘩的脸,想到治疗可能需要漫长周期,女子又悔又气,情绪当场崩溃。   消息传到网上,评论区很快成了养宠人分享经验、吐槽乱象的 “聚集地”。有过类似经历的网友直言 “太懂这种痛”,分享自己曾因收养流浪猫感染猫癣,花了两个月才治好,“不仅要涂药膏,衣服被褥都得消毒,太折腾了”。   也有养宠博主科普 “猫癣根本不会自愈”,强调这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会通过接触传播,“卖家说不用管,要么是不懂,要么是故意坑人”。还有网友指责商家不负责任,“明知猫有癣还隐瞒危害,这是把消费者健康当儿戏”,建议女子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   不过,有理性声音指出女子照顾方式有明显误区。一位宠物医生在评论区解释,“每天给猫洗澡是大忌”,猫癣患者皮肤屏障脆弱,频繁洗澡会破坏皮肤油脂平衡,加重感染。   更关键的是,未隔离患病猫咪、不及时消毒环境,会使真菌孢子附着在物品上,增加人感染风险。这些细节让原本同情女子的网友意识到,养宠不仅需爱心,更需科学知识储备。   事实上,类似 “买宠物踩坑” 的案例并不少见。上海一位市民曾花 3000 元买了只号称 “健康无病” 的宠物狗,回家三天就查出犬瘟热,治疗费用远超买狗钱;广州有消费者网购猫咪,收到时发现小猫不仅有皮肤病,还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联系卖家却被拉黑。   这些纠纷的背后,往往是宠物交易市场缺乏规范、部分商家 “重利益轻责任” 的乱象 —— 为了快速出手,他们要么隐瞒宠物健康问题,要么用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等买家发现问题时,早已难以维权。   如今,嘉兴女子仍在坚持治疗,小猫也被送到宠物医院接受专业护理。这场因 “轻信” 和 “无知” 引发的风波,虽让她付出了健康和金钱的代价,却也给更多人提了醒:宠物交易不是简单的 “花钱买萌宠”,而是关乎生命健康与责任的选择。   只有消费者提高警惕、商家坚守诚信、市场加强规范,才能让养宠这件温暖的事,真正远离 “坑” 与 “痛”。

0 阅读:2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