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漯河,女子坐公交时认识了一个男子,男子说可以带她一年挣300多万,

盘盘鸭 2025-10-08 12:54:15

2024年河南漯河,女子坐公交时认识了一个男子,男子说可以带她一年挣300多万,以她的名义开了公司,贷款四五十万,还让女子把房子给抵押了,租了20辆车。 可公司资金链断了后,男子还不上钱,女子经常收到催收短信,家人这才发现不对劲,女子家人气愤难平:她有精神疾病,根本没判断能力,就好上人家的当,这钱不该她来还! 当郭女士的手机第37次弹出催收短信时,她攥着手机的手还在发抖——短信里“逾期金额170万”的数字,比她过去40年见过的所有钱加起来都多。 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2024年河南漯河一个公交站台,一个叫张某的男人跟她说的那句“我带你一年挣300万”。 没人告诉她,这场“暴富梦”的代价,是让有精神障碍的她成了挂名法人,背上贷款、抵押房产,还稀里糊涂签下20辆车的租赁合同。 郭女士的弟媳毕女士第一次发现不对劲,是在今年6月整理家里文件时。她在抽屉里翻出一沓厚厚的合同:有公司注册资料,显示郭女士是法人; 有银行贷款合同,金额45万;还有房屋抵押协议,把家里唯一的老房子押了出去;甚至有20辆车的租赁单,租车公司的催款电话已经打了好几次。 “我姐连手机转账都要问我怎么操作,怎么会突然开公司、签这么多合同?”毕女士越看越慌,追问之下,郭女士才支支吾吾说起公交站认识的张某,说他“能让人挣大钱”。 更让毕女士愤怒的是,她带着郭女士去医院做检查,7月18日拿到的诊断证明写着“中度精神发育迟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拿着这份证明,她找到张某对峙,对方却一脸无辜:“我认识她的时候,她看着挺正常的,没说自己有毛病啊!”可当毕女士拿出郭女士过去的就诊记录。 几年前就因判断力低下,曾花1万多找“大师”算卦,花7000多买“神药”治脚气——张某才开始支支吾吾,说“公司的事都是按流程来的,钱也用在正经地方了”。 记者跟着毕女士找到张某时,他正在一个临时租来的仓库里整理杂物,所谓的“公司”连个正规办公地点都没有。 提到为什么不用自己名字开公司,张某眼神躲闪:“我就是帮她忙,她自己也同意的。” 可当记者问起公司的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反复强调“资金链断了,不是故意不还钱”。 而那些租来的20辆车,有15辆已经因为逾期未付租金被租车公司收回,剩下的5辆停在仓库外,落满了灰尘——郭女士自始至终,都没坐过其中任何一辆。 郭女士自己回忆起这段经历,只记得张某总带她去各种地方签字。“他说签了字就能挣钱,我也看不懂上面写的啥,他让我在哪签,我就在哪签。” 有一次去银行办贷款,工作人员问她贷款用途,张某在旁边抢着说“公司周转用”,她就跟着点头;去房产局办抵押时,她甚至不知道“抵押”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张某说的“以后能换大房子”很诱人。 直到催收短信开始轰炸,她才隐约觉得“可能被骗了”,却连跟张某对质的勇气都没有。 现在,毕女士已经找了律师,准备通过法律途径撤销这些合同。 律师看完材料后表示,根据《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出自身认知的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 “郭女士的家人没有追认过这些合同,从法律上看,这些贷款、抵押、租车协议很可能是无效的”。 而且张某明知或应知郭女士有精神障碍,仍利用她的认知缺陷获取利益,已经涉嫌欺诈,家人有权要求他承担全部债务。 张某最近也松了口,说愿意签协议承担所有债务,但毕女士不敢信:“他连租车钱都还不上,怎么可能还170万?” 目前,当地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重点核实张某是否存在故意隐瞒郭女士病情、骗取她签字的行为。如果调查发现张某一开始就是奔着非法占有去的,可能会以诈骗罪立案。 郭女士现在很少出门,每天在家帮着做些简单的家务,看到手机弹窗就会躲起来。 毕女士说,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都要帮姐姐把这口气争回来:“她脑子不好,不是别人欺负她的理由,这钱绝不能让她背。” 而这场闹剧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面对“一年挣几百万”的诱惑,哪怕是心智健全的人都要多留个心眼,更别说对认知有缺陷的弱势群体,法律和家人的保护,绝不能少。 信息来源:热度新闻—弟媳患有精神病没有判断能力,公交车站结识“贵人”背负百万贷款,姐姐怒出头讨说法:他明知情况还坑人。“贵人”:不知道她有精神病,会还债—2025-10-05 22:45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