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秦桧妻子从宫中回来,不屑地说:“吴皇后请我吃鲻鱼,一条破鱼,还当成宝贝了!”秦桧大吃一惊:“你说什么了?”王氏说:“我告诉皇后,这种鱼我家经常吃,明天让人给您送二十条,”王氏一脸傲然,秦桧却吓得变了脸色。 王氏从宫中回来,神情轻松,坐下便提起吴皇后请她吃鱼之事,说那鱼不过寻常滋味,家中常吃,不足为奇,她说得随意,带着几分得意。 秦桧听完,脸色骤变,可他并未立刻开口,只是转身背对,沉思良久,他知此事非同小可,那鲻鱼是进贡之物,每年供奉有限,分到宫中的都为珍馐。 吴皇后以此款待王氏,本是示好与试探并存,若王氏一句“家中常有”,岂不是等于承认秦府私取贡品?在当下风声紧的局势里,这句话足以招祸。 秦桧缓缓回身,让人屏退侍从,只留王氏在侧,他语气低沉,将其中厉害道来,王氏听后神色僵硬,才知自己一句无心之语几乎触动了逆鳞。 她慌了神,却又不知如何补救,秦桧细细思量,夜里不再合眼,那时他正处议和关键,稍有风吹草动,朝中群臣便可借此口实指责他贪腐,皇帝若起疑,他多年苦心经营的局势将瞬间崩塌。 次日天未亮,秦桧便起身,屋外微寒,他披衣在厅中踱步,思索良策,最后定下主意,要借错名掩真,既然王氏说错鱼名,便顺势把这错扩大成无知。 如此一来,不仅能抹去嫌疑,还能让外人以为秦府清贫无识,不近奢靡,他命人连夜购得二十条青鱼,要最大的、最肥的,装入木箱,水洒其上,保鲜入宫。 而在此之前,吴皇后之宴本为一场试探,宫中早有传言,秦相虽表面清俭,实则府中奢华,皇后心中不安,特命人备贡鱼两条,请王氏入宫同宴。 王氏并非不知规矩,只是平日受尽奉承,早养成心高气盛的性子,那日宫宴上,她见席间诸品丰盛,心生优越,见皇后珍惜那鱼,便随口轻笑,说府中常食。 宫人闻言神情一滞,皇后亦不语,只浅笑而过,席散后,宫人暗中传话,第二日等秦夫人送鱼,此言一出,宫中私议纷纷,有人觉得王氏不知分寸,也有人暗察其中玄机。 秦府得罪皇后,非同小可,于是,这个原本的小宴成了朝中暗潮的焦点,第三日,秦桧整装入宫,轿辇行至宫门,他神色平静,举止一如往常,随行的王氏衣着素淡,神情拘谨。 二十条青鱼由府兵抬入,排列于御前,宋高宗召见,吴皇后在侧,众目睽睽,秦桧行礼,恭谨自若,他当众请罪,言妻愚钝,不识鱼类,误把青鱼当贡鱼。 王氏随之叩首,声称出身寒门,未识世面,言语冒犯,求皇后恕罪,秦桧补上几句,说夫人自小粗鄙,连贡品都不辨,以至闹出笑话。 殿中群臣听得面色微动,有人低头窃笑,吴皇后轻抚衣袖,转头看皇帝,赵构神色平淡,笑言无妨,秦夫人率直可爱。 场面至此,风向已定,赵构吩咐收鱼赐内府,称其诚心,吴皇后微笑颔首,未再追究,群臣心知此事就此揭过,秦桧叩谢,起身退下,脚步稳如常。 出宫之后,王氏衣衫尽湿,一路上她沉默无言,心中震荡难平,她这才明白自己的一句虚荣差点断送全家。 那日之后,她凡事谨慎,见人不过多言,宫宴再召也不轻易开口,她学会了在礼数与沉默中求稳,不再显摆,不再逞口舌之快。 秦桧对外仍旧端庄谦恭,衣衫朴素,府门禁言,但他心里清楚这次能平安渡过,不是因皇帝不疑,而是因为时局使然。 皇帝倚重他议和,皇后虽心存警惕,却未愿多生枝节,若换作他时,他与夫人恐早已身败名裂,事后,秦桧更严控家中言行,府内设规矩,不许仆役提贵重物,不许外露奢象。 王氏在府中行事更小心,不再出言轻浮,她每每忆起那场宫宴,仍会心悸,她明白自己在那日之后已不再是昔日的官夫人,而成了一个懂得沉默的旁观者。 而在朝中,传言渐息,有人说秦相之妻不识贡品,可见秦府清贫,也有人暗叹,这世道最会藏锋避锐,皇后听闻此事再被提起时,只淡淡一笑,不再追问。 她心里明白,那一幕的真假人人都懂,从此,秦府门前虽仍灯火通明,却少了往日的喧哗,秦桧处理政事愈加谨慎,对内收敛,对外隐忍。 他时常想起那日殿上的情形,心知那不过是一场险棋,权位之路,稍有差池,便无回头之地,王氏则在寂静中度日,她不再张扬,不再夸耀。 她学会装作不懂,学会在微笑中隐藏心思,她明白在这座城中,聪明不是福,言语不是力量,只有谨慎,才能活下去。 这场风波,就这样被时间掩盖,宫中无人再提,民间无人知晓,只有那日进宫的二十条青鱼,在御厨的账册上留下短短一行,那一行字是秦桧渡过危机的印记,也是他夫人失言的代价。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主要信源:韩酉山.《秦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42-343、358页)
大明最传奇的皇后: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朱祁镇的生母孙皇后!大明王朝最为传奇的皇后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