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调解本是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为何有时却难以实现?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司法现实。

大钟兄弟 2025-10-08 10:06:05

庭前调解本是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为何有时却难以实现?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司法现实。 调解并非万能钥匙。某些案件性质特殊,涉及公共利益、法律原则的必须通过判决明确界限。去年某地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法院直接开庭审理,最终判决成为同类案件标杆。这样的案例怎能简单调解了事? 诉讼程序具有严格规范性。部分当事人拒绝调解方案,坚持通过判决解决问题。广州某商事合同纠纷中,被告明知理亏仍执意要求判决,导致调解程序无法启动。这究竟是法院剥夺权利,还是当事人自身选择? 司法资源分配存在客观限制。基层法院年均受理案件数以万计,法官数量增长远跟不上案件增速。2023年某区法院统计显示,每位法官日均需处理三起以上案件。在这种压力下,某些案件可能直接进入庭审程序。 调解成功的核心在于双方诚意。缺乏互谅互让的基础,调解只会沦为走过场。某离婚纠纷案里,双方对财产分割寸步不让,八次调解均告失败。没有妥协意愿,调解从何谈起? 当然,司法系统正在不断优化。最高人民法院推广"分调裁审"机制,广州市中级法院设立专门调解窗口。这些举措都在努力保障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法律是正义的最后防线",而调解则是化解矛盾的首选途径。让我们正确认识调解制度的价值,既要珍视这项权利,也要理解其适用边界。唯有双方秉持诚意,才能让调解真正成为化解纠纷的桥梁。

0 阅读:2
大钟兄弟

大钟兄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