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刚刚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 10月4日,三星、闪迪等全球芯片巨头集体宣布上调存储产品报价,美光股价一个月暴涨60%,铠侠与闪迪股价涨超100%。 这波涨价潮看着突然,其实早有苗头。三星9月就给客户发了通知,第四季度部分DRAM要涨15%到30%,NAND闪存也得提价5%到10%。美光更直接,先停了一阵子报价,恢复后直接涨了20%,闪迪的NAND闪存也跟着涨了10% 。市面上的现货价格更疯狂,DDR4芯片不到一个月涨了近30%,半年累计涨幅超过200%,有些型号的现货价甚至比新一代产品还高。 这波涨价的核心推手,是存储巨头们主动发起的产能迁移。为抢占AI浪潮带来的高利润市场,三星、美光等厂商纷纷减产DDR4、LPDDR4等旧世代产品,将产能转向DDR5、HBM(高带宽内存)等高端品类。HBM作为AI服务器的关键部件,需求旺盛到SK海力士常提前一年订完次年产能,这种利润诱惑让厂商们坚定了战略转向。 产能调整直接造成了市场的结构性紧缺。DDR4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LPDDR4多适配手机等移动设备,虽二者市场空间在收窄,但低端手机、汽车等领域仍有稳定需求。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LPDDR4X合约价涨幅达24%—36%,现货价格倒挂现象正是供需失衡的直接体现。 厂商的减产计划本就激进。美光和SK海力士已明确2025年底停止接收LPDDR4X新订单,2026年三季度暂停出货,三星也计划在2026年逐步停产。虽因涨价潮暂缓了停产节奏,但短期供应紧张的格局已无法逆转,这让涨价有了持续发酵的基础。 下游终端厂商正承受着直接冲击。手机厂商虽想转向DDR5,但存储产品需适配主芯片能力,转换过程存在时间差,中低端机型仍高度依赖LPDDR4X。随着旧库存消耗殆尽,厂商们不得不接受高价提货,成本压力最终会传导至消费端,电子成品涨价将难以避免。 美光的业绩变化最能说明行业逻辑。其2025财年DRAM收入达90亿美元,同比增长69%,占总营收79%,而NAND收入同比下降5%。这种差异让美光果断停止移动NAND开发,全力聚焦DRAM等高价值领域,其他厂商也纷纷跟进这一战略。 从行业周期看,这并非偶然波动,而是存储产业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的标志。2024年一季度库存调整完成后,市场本就逐步回暖,巨头们的产能调控则加速了价格反弹。美光甚至预测,2026年DRAM供应将进一步紧张,涨价趋势短期难以缓解。 更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情绪的推波助澜。“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需求端备货热度升温,而存储厂商趁机控货惜售,进一步放大了缺货氛围。这种供需与情绪的共振,让本轮涨价潮比以往更具爆发力。 这波涨价潮揭示的,不仅是简单的供需变化,更是科技产业重心向AI迁移的必然结果。旧产能加速退出与新需求尚未完全衔接的间隙,造就了当前的市场格局,而普通消费者和下游厂商则成了周期转换中的成本承担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快讯!快讯! 刚刚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 10月4日,三星、闪迪等全球芯片
微笑着前行
2025-10-06 15:25:36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