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来到沈阳机床电器厂视察,全厂工人都低头不语,只有一位年轻女性大

陈砚之 2025-11-26 18:18:10

1958年,毛主席来到沈阳机床电器厂视察,全厂工人都低头不语,只有一位年轻女性大声喊道:“毛主席好!” 苏玉春1935年出生在辽宁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外出打工补贴家计。她早年在小作坊干活,学会基本装配技能。1953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18岁,通过工厂学习班提升知识。次年进入沈阳机床电器厂,分配到装配车间当钳工。从一级工起步,她逐步掌握缠绕线圈和组装接触器等技术。到1958年已升为五级钳工,负责电器元件装配。那时她23岁,已婚并怀孕七个月,厂里安排她在通风工位操作。她多次获劳动模范称号,参与生产改进,如优化铜片固定方式,提高效率。她的工作围绕工厂展开,坚持完成任务量。那些年工厂位于沈阳铁西区,她见证手工向半自动化转变,积极加入技术培训。日常生活简单,下班步行回家。她的故事反映当时工人阶层普遍经历,从贫困到稳定就业,通过党组织获得机会。 沈阳机床电器厂原名沈阳机床开关厂,1950年代是东北工业基地一部分,生产电器开关和接触器等设备。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从沈飞视察后转到这里。工厂提前准备,工人保持岗位。毛泽东进入装配车间,沿生产线查看。停在苏玉春工位前,指进度表问厂长身份。三十多名工人未回应,只有机器声回荡。苏玉春起身喊出问候。毛泽东止住厂长,伸出手握住她的手。她解释接触器底座功能,用于冲床配电柜过载保护。毛泽东掂量零件,建议开窗通风。厂长回应有规定。摄影师捕捉握手瞬间。照片三天后登人民日报头版,标题《领袖与劳动者》。照片显示两双手对比,一手布满茧子,一手稳健。视察体现领袖对基层关注。工厂生产电器元件,支持工业建设。苏玉春作为普通工人,参与日常装配。事件后照片成为工厂标志。 视察后,苏玉春继续工厂工作,坚持钳工职责。怀孕第八个月,她端详报纸照片。孩子出生取名念东,寓意纪念。工厂为纪念2月13日视察,改名沈阳213机床电器厂。新名沿用,入口挂牌匾。苏玉春在改名厂区内,协助设备更换,如固定螺栓。多年来她提升技能,指导新工人操作技巧。车间工位保持整齐,工具有序摆放。退休前她参与生产线调整。1983年工厂三十周年庆典,她被邀返回。车间安装自动化流水线,运转声增大。她走进空间,墙挂泛黄照片。新工人询问,她描述毛泽东湖南口音像民歌调子。庆典后她离开,步行回家。她的故事通过照片流传。工厂继续运营,213名称纪念历史。她的人生轨迹围绕工厂,直至退休。 沈阳机床电器厂视察事件源于1958年东北工业考察。毛泽东视察多家工厂,包括沈飞和这里。工厂生产接触器等,支持重工业。苏玉春背景普通,体现工人成长路径。从打工到入党进厂,她代表时代变迁。事件中她喊问候,握手交流零件。照片刊登人民日报,突出领袖与工人联系。工厂改名213,标志日期重要性。后来工厂迁甘肃天水,成为天水二一三电器集团。苏玉春随厂迁徙,继续工作至退休。集团如今生产电器产品,延续传统。她的回忆在企业史上记录。事件反映50年代工业氛围,工人参与国家建设。照片对比双手,象征劳动与领导结合。工厂发展从手工到自动化,体现技术进步。她在退休生活偶尔整理旧物。 天水二一三电器集团源于沈阳213机床电器厂迁建。1960年代因三线建设,工厂整体搬迁甘肃天水。苏玉春跟随迁徙,适应新环境继续装配工作。集团成立后,生产高压电器和开关设备。苏玉春在车间负责元件组装,参与技术革新。退休后她住在天水,回忆视察细节。企业档案保存照片和记录。事件在人民网等平台报道,基于历史资料。毛泽东视察强调生产细节,如零件功能。工厂改名后,职工以此为荣。苏玉春孩子念东长大,在当地就业。集团如今是电器行业企业,产品用于电网等。她的故事在企业庆典中讲述。视察照片成为集团文化符号。工厂从东北到西北迁移,体现国家布局。苏玉春一生奉献工厂,代表普通职工经历。

0 阅读: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