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在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坎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朝鲜战场上,一位师级政委突然与大部队失散,三百多名伤员生死未卜,他是英勇牺牲还是另有下落?这位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回国后命运跌宕起伏,究竟经历了什么? 吴成德1912年出生在山西新绛一个普通农家,从小读过几年书,后来在村里当小学老师。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丢下粉笔,跑到太原参加党领导的军政训练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他就扎根部队,主要做政治工作,在汾北地区组织武装自卫队,开展抗日游击战,参加过百团大战和中条山反“扫荡”。 抗日胜利后,他继续在六十军工作,参加运城、晋中、太原解放战役,还到秦岭一线剿匪,立下不少功劳。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六十军奉命入朝,一八零师在第五次战役前仓促过江,吴成德担任政治部主任,不久又代理师政委。他天天往阵地跑,和战士们一起吃炒面、喝雪水,抓好部队思想工作,战士们都服他。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后期,补给跟不上,敌军机械化部队大举反扑,一八零师在汉江南岸负责阻击,掩护主力北撤。战场形势急剧恶化,全师陷入重围,上级命令分散突围。吴成德发现三百多名重伤员无法转移,他选择留下带领他们一起走。这一下,队伍行动慢了许多,最终被敌军包围。 收拢残部后,他带着四百多人转入三八线附近山区,坚持敌后作战整整十四个月。粮食没了就挖野菜,弹药光了就近战拼刺刀,战士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仍保持高昂斗志。1952年夏天,只剩三人时,他们不幸被敌搜山队俘获。敌人确认吴成德身份后,把他关进釜山战俘营,单独审讯,施加各种压力,但他始终严守秘密,坚决要求回国。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订,9月吴成德作为最后一批归来人员踏上祖国土地。回国后,先在管理处接受审查。1954年,根据当时对被俘人员的政策,他被开除党籍和军籍,转业到辽宁盘锦大洼农场工作,从师级干部变成普通职工。 东北农场条件苦,盐碱地多,冬天零下几十度,夏天蚊虫成片。吴成德每天天亮就下地,开渠、修堤、种稻,劳动强度大,生活清苦。他却从不叫苦,干活抢重担,帮助年轻职工解决困难,大家看他为人实在,渐渐把他当老大哥。二十多年过去,农场面貌变了样,他也在这里默默奉献。 进入新时期,党中央拨乱反正,彻底纠正以往错误。1982年3月,组织为吴成德恢复党籍、军籍,落实副军职待遇,充分肯定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和被俘期间的坚强立场。这距离开除党籍整整过去了二十八年,他终于迎来政治上的新生。 恢复待遇后,吴成德移居运城军休所,安度晚年。他经常给后辈讲志愿军故事,教育大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1996年3月,84岁的吴成德在运城逝世。老首长薄一波等送来花圈,表达深切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