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的太行山脉,寒意已浸透荒草。行唐县宋营村的战场上,日军第

精致的老汉 2025-11-25 15:36:44

1943 年 10 月的太行山脉,寒意已浸透荒草。行唐县宋营村的战场上,日军第 110 师团师团长林芳太郎正得意地走向倒地的八路军军官 —— 他终于除掉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 “韩阎王”。可就在他弯腰准备验尸的瞬间,那具 “尸体” 突然猛然站起,一枚手榴弹带着呼啸甩向日军人群,爆炸声中,数名日军军官当场毙命,林芳太郎被气浪掀翻,惊魂未定中,只看到那位八路军战士嘴角带着血迹,轰然倒下。这位用生命完成最后一击的英雄,正是晋察冀军区第 8 区队区队长韩增丰。 1916 年,韩增丰出生在河北平山观音堂乡湾子村,这个藏在深山里的村落,进出全靠绕山梁,却养育出了一位铁血猛将。少年时的韩增丰就透着一股 “猛劲”,15 岁在正定求学时,便牵头成立 “苦干社”,创办《晓报》宣传抗日主张;18 岁投笔从戎,考入太原军官学校,专攻无线电与炮兵技术,为日后的抗日作战埋下伏笔。1932 年,16 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山河破碎的岁月里,早早立下了报国之志。 全面抗战爆发后,韩增丰回到平山老家,拉起抗日队伍,成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的骨干力量。他战术灵活、勇猛过人,很快赢得了 “韩猛子” 的绰号,而日军则怕他如怕阎王,私下里称他 “活张飞”。1938 年 12 月,日军秋野混成旅团重兵 “扫荡” 根据地,韩增丰却逆向而行,带着 40 余名战士乔装成送慰劳品的百姓,推着装满猪肉、干柴的独轮车混进温塘据点。趁日军不备,他拔刀刺死哨卡军官,战士们一拥而上,一小时内摧毁日军碉堡群,毙敌 30 余人,还留下了 “猪肉不好吃,干柴不好烧,鬼子被消灭,增丰计谋高” 的佳话。 这位猛将的威名,甚至让日军主动求和。1941 年秋,日军师团长饭沼守忌惮韩增丰对井陉煤矿的威胁,派人送信谈判。韩增丰身缠炸药,只带两名警卫员赴约,面对日军的诱降,他拍案而起:“煤矿是中国人的,要打就战场上见!” 说完扬长而去。恼羞成怒的日军调集 900 名日伪军合围,却被韩增丰诱敌深入、反包围,最终毙敌 300 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连日军都不得不写信恭维他 “战术高明,是中国人的英雄”。 1943 年 10 月 11 日,韩增丰率两个连队进驻宋营村,计划在此开展敌后工作。不料消息泄露,次日拂晓,数十倍于己的日军将村庄团团围住。敌众我寡之下,韩增丰当机立断:自己带少量兵力正面佯攻,掩护大部队和百姓从伪军阵地突围。激战中,他三次冲回村内营救被困战友与群众,身上多处中弹,鲜血浸透了军装,最终倒在村口的柿子树下,趴在碾盘上仍坚持射击,直至弹药耗尽。 “韩增丰死了!” 消息传到日军指挥部,师团长林芳太郎大喜过望。这位让他屡吃败仗的劲敌终于覆灭,他迫不及待地亲自跑到战场验尸,想亲眼确认这个 “心腹大患” 的死亡。可他万万没想到,韩增丰只是重伤昏厥,凭着最后一丝意识伪装成阵亡。当林芳太郎带着几名军官靠近时,韩增丰用尽毕生力气猛然站起,左手死死抓住一名日军士兵,右手掏出腰间仅剩的手榴弹,拉燃引线后奋力甩出。 “轰!” 一声巨响震彻山谷,手榴弹在日军人群中炸开,几名军官和卫兵当场被炸飞,林芳太郎被气浪掀出数米远,侥幸捡回一条命,却被吓得魂飞魄散。而韩增丰在完成这最后的反击后,再也支撑不住,壮烈牺牲,年仅 27 岁。事后,林芳太郎望着英雄的遗体,久久失语,最终长叹一声:“此人乃刑天再世!”—— 这位中国神话中无头仍战的战神,成了日军对韩增丰最敬畏的评价。 韩增丰牺牲后,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为他召开万人追悼大会,追授他 “分区战斗英雄” 称号,晋级上校军衔,并在墓碑上题下挽联:“磁河边洒热血,寒林啼鹃数行泪;湾子里哭英雄,长空归雁几度书。” 他的家乡湾子村改名为 “光宇村”(韩增丰字光宇),以永久纪念这位英雄。1944 年,彭德怀副总司令专门为他题词:“勇猛善战,为国捐躯”,肯定了他在抗日战场上的卓越功勋。 2014 年,韩增丰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如今,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里,他的墓碑前常年摆放着鲜花,平山老区流传的歌谣仍在诉说着他的传奇:“柳里河有个湾子村,湾子村出了个韩增丰,敌人怕他‘韩猛子’,他为人民建奇功。” 1943 年的那声爆炸,不仅是一位英雄的绝唱,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呐喊。韩增丰用 27 岁的生命,在太行山上书写了一曲铁血壮歌,他倒地反杀的壮举,让日军明白:中国军人的骨气,永远不会被炮弹打垮;中华民族的意志,永远不会被侵略者摧毁。这位太行猛将的传奇,终将与山河共存,被世代铭记。

0 阅读:146
精致的老汉

精致的老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