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的陕甘边境,战火正烈,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根据地的 “围剿” 仍在持续。这年深秋,15 岁的女红军吴月娥在一次掩护大部队转移的战斗中不幸被俘。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尽管脸上沾着泥土和血迹,眼神却依旧透着倔强。敌人将她押到临时据点的空地上,周围围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冰冷的刀锋已经架在了她的脖子上,凛冽的寒风裹着尘土,刮得她脸颊生疼。 “说!红军的主力在哪里?粮食藏在什么地方?” 敌连长握着刀柄,声色俱厉地逼问。吴月娥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只是用充满怒火的眼神瞪着眼前的敌人。她想起参军时指导员说的话:“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要守住红军的秘密。” 见她不肯屈服,敌连长怒喝一声:“给我砍了!让其他共匪看看反抗的下场!” 刽子手高高举起大刀,周围的士兵也都屏住了呼吸,吴月娥闭上眼睛,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穿着笔挺军官服的男子骑马赶来。他约莫三十岁,面容冷峻,肩上扛着少校军衔,正是这一带国民党驻军的副团长李振国。李振国翻身下马,走到人群中,目光扫过被押着的吴月娥,突然皱起眉头,开口说道:“等等,住手!” 刽子手停下动作,疑惑地看向他。 李振国缓步走到吴月娥面前,蹲下身,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她的脸,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这么小的姑娘,犯了什么大罪值得砍头?” 敌连长连忙上前解释:“长官,她是红军,嘴硬得很,什么都不肯说!” 李振国听完,站起身,对着敌连长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她,我要了。” 说完,他不顾周围士兵的惊讶目光,一把将瘦弱的吴月娥扛在肩上,转身就朝着自己的住处走去。 吴月娥被扛在肩上,心里又惊又疑,她不明白这个敌军官为什么要救自己,难道是想把她当成俘虏折磨?一路上,她挣扎着想下来,却被李振国牢牢按住。到了住处,李振国将她放下,关上门,才压低声音说道:“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我是来帮你的。” 吴月娥警惕地看着他,没有说话。李振国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枚半旧的红星徽章,递给吴月娥:“你认识这个吗?这是我弟弟的,他也是红军,去年在战斗中牺牲了。” 原来,李振国的弟弟早年参加红军,曾给家里写过信,讲述红军为穷苦百姓谋福利的事迹,让李振国深受触动。后来他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队,但心里一直对红军有着特殊的情感。刚才看到吴月娥,他想起了牺牲的弟弟,又心疼她年纪这么小就要遭此毒手,便果断出手相救。李振国接着说:“这里不安全,我已经帮你准备好了一身老百姓的衣服,今晚我会安排你偷偷离开,去红军根据地的方向。” 吴月娥看着李振国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手中的红星徽章,眼眶瞬间湿润了。她没想到,在敌人的阵营里,竟然还有这样心存正义的人。当天晚上,李振国趁着夜色,带着换上便装的吴月娥,避开哨兵的巡查,将她送到了离根据地不远的山林里。分别时,李振国塞给她一些干粮和盘缠:“一路小心,找到红军后,替我向他们问好,就说还有人记得他们的初心。” 吴月娥对着李振国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进山林。历经两天两夜的跋涉,她终于找到了红军大部队。战友们看到她平安归来,都又惊又喜。吴月娥将自己被俘后被李振国所救的经历告诉了大家,所有人都被李振国的义举所感动。后来,李振国因为 “私放红军俘虏” 的事情被人举报,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调查,最终他趁机脱离了国民党军队,隐姓埋名在民间生活。 多年后,已经成为红军指挥员的吴月娥还曾四处打听李振国的下落,想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却一直没有消息。但这段发生在 1937 年的生死际遇,却成为了吴月娥一生难忘的记忆,也让她更加坚信,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正义与善良永远不会缺席,而革命的火种,也会在这样的温暖与坚守中,不断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