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日本也在幻想“持久战”,但是,中国绝不会给你任何机会,第一波饱和式攻击、量大管饱直接让你瘫痪。别扯什么“不对称作战”,中国的火力够让日本所有军事基地“同时熄灯”。 最近美国在南海、台海搞出不少动静,又是拉着盟友搞军事演习,又是到处煽风点火,想玩“俄乌冲突那一套”,把中国拖进一场没完没了的消耗战。 可美国大概忘了,中国不是俄罗斯,日本更不是乌克兰,这套“拖字诀”在工业产能和火力优势面前,纯属班门弄斧,不仅伤不到对方,还得被自己的水花溅一身。 中国的饱和攻击能力,是有实打实的工业产能撑着的硬实力。美国前十大军工企业才98万员工,还在不断裁员,连唯一的航母弹射器制造商都破产了,而中国前十大军工企业光员工就有174万,飞机工厂和造船厂还在不停扩建。 中国空军先进战机年产量已经超过整个北约联盟,造船产能更是达到美国的232倍,年产钢铁超过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发电量、汽车产量也都是全球第一。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导弹、无人机等武器装备“下饺子”般的生产能力,美国想靠消耗战拖垮中国,简直是想让大象累死在蚂蚁面前。 就像当年二战时美国靠工业产能碾压日本,现在中国的产能优势,比当年的美国还夸张,真要开打,中国的导弹能做到“打一批、造一批”,而美日的库存打一发少一发,根本耗不起。 东部战区曾在环台军演中,向台岛周边海域发射11枚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检验了精确打击和区域拒止能力。 其中东风-21D、东风-26被称为“航母杀手”,射程覆盖第一、第二岛链,精度能控制在10米以内,就算是美国的核动力航母,也不敢轻易闯入其打击范围;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更是让防空系统束手无策,它能以6倍音速滑翔飞行,变轨轨迹毫无规律,目前全球没有任何一款反导系统能有效拦截。 而且中国的导弹库存早就能实现“地毯式覆盖”,针对日本的军事基地,根本不用纠结“打哪一个”,而是“先打一轮看看剩下多少”。 日本全境15个核心军事基地,80%都集中在离中国1500公里范围内,东风导弹从发射到命中,最短只需10分钟,等日本的防空系统反应过来,基地早就成了一片废墟。 无人机的“蜂群战术”更是让饱和攻击如虎添翼,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的彩虹、翼龙系列无人机,不仅性能先进,还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年产量超万架,成本却只有美国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这些无人机可以携带精确制导炸弹、空地导弹,既能单独执行侦察打击任务,也能组成数百架规模的“蜂群”,对敌方基地的跑道、油库、指挥中心进行饱和式攻击。 日本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就算再先进,也架不住“蜂群”的车轮战,拦截一枚无人机的成本比制造一架还高,打不了几架就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 而且无人机和东风导弹可以协同作战,导弹先摧毁敌方防空雷达和反导系统,无人机再跟进清理残余目标,这种组合拳打下来,日本的军事基地只能“被动挨揍”,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毕竟日本的军事基地大多集中在冲绳、本州岛等地,分布密集且缺乏战略纵深,嘉手纳空军基地、横须贺军港、普天间机场等核心设施,都暴露在中国的火力覆盖范围内。 这些基地的关键设施,比如跑道、油库、指挥中心,都是高价值目标,一旦被摧毁,整个基地就会陷入瘫痪。 而美国想把中国拖入消耗战,更是打错了算盘。俄乌冲突中,美国靠援助乌克兰消耗俄罗斯,但那是因为俄罗斯的工业产能有限,且受到西方全方位制裁。 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产业链完整,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根本不怕制裁。美国对中国的“小院高墙”封锁,不仅没挡住中国的发展,反而倒逼中国在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实现自主突破。 真要开打,中国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武器装备,而美国的武器装备依赖全球供应链,一旦某个环节被打断,就会陷入“产能不足”的困境。 所以美国和日本的如意算盘,根本不符合现实。中国的饱和攻击能力,不仅有强大的工业产能支撑,还有精准的打击手段和地理优势,第一波攻击就能让日本的军事基地“同时熄灯”,根本不给其打持久战的机会。 美国想玩消耗战,却忘了中国的产能优势和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的企图,都只会以失败告终。美国和日本如果识时务,就该收起挑衅的心思,否则等到中国的火力真正全开,再后悔可就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