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第1军军长张治银大校喊来副军长,问:“今年上报干部提升,怎么没把3师

孔甲丙今说史 2025-11-21 18:51:15

1975年,第1军军长张治银大校喊来副军长,问:“今年上报干部提升,怎么没把3师副师长傅全有报上来?”副军长答:“傅全有干了10年副师长了,个人能力很强。”又接着讲:“为什么没报?他做事情讲原则,得罪了不少人。” 1953年2月,傅全有随志愿军去朝鲜,当七师二十一团营参谋长,后升副营长和营长,在金城战役里指挥侧翼冲击,摧毁敌火力点,获得表彰。1958年10月回国,他进高等军事学院学两年,钻研战术和指挥,毕业后当团参谋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师参谋长,一步步上来。到1975年,他在第三师副师长位子上干了十年,负责部队机动训练,组织山地模拟进攻,检验士兵耐力和配合,显示领导力。这时期军队恢复秩序,干部调整频繁,他的工作风格坚持标准,不搞变通,在任务执行中与同事有分歧,那些人觉得他太严,导致上报名单时被漏掉。 张治银发现名单问题后,认为能力不能被工作摩擦埋没,安排傅全有领一次登陆演习来证明自己。演习选在东海岱山岛,模拟海陆协同,傅全有研究潮汐地形,制定方案,检查装备训练,确保准备到位。难点是敌方障碍,他设计浮动爆破装置,多次测试调整,直到精准有效。演习分梯次推进,第一波清障,第二波上岸布阵,炮火掩护连贯,耗时短损失低。上级认可他的指挥,这事化解争议,推动他晋升。傅全有这种作风不是争权,而是工作上不肯妥协,吃过亏却也赢得尊重。军中类似情况不算少见,坚持原则有时会挡路,但能力最终说话。 1978年傅全有升师长,负责日常训练,如山地机动演练,提高部队效率。1983年他接第一军军长,指挥老山作战,布置防御协调炮火,打击敌位。1985年6月调成都军区司令员,主管战备,提升高原适应能力。1990年5月转兰州军区司令员,加强边防巡逻,穿越戈壁检验耐力。1992年10月任总后勤部部长,推动物资运输优化。1995年9月出任总参谋长,指导战略规划和现代化,到2002年11月退休,结束军旅生涯。他的每步升迁都靠积累经验,不搞花样,体现出军队选人的注重实干。 傅全有从农民小子到上将,靠一步一个脚印,从战士到营长再到高层,跨越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边防任务。早期在西北打仗,他组织小队挖掘战壕,绕过火力点夺高地,兰州战役中协调突破河流阵地。朝鲜战场上,他指挥营级战斗,冲破敌线立功,回国后学习军事理论,应用到团师岗位,积累丰富指挥经验。到副师长时,多次参与演习,展现过硬技能。1975年那事虽有波折,但演习成功证明了他的价值,从此路更顺。像他这样的人,在部队里不少,坚持原则得罪人,却用行动换来认可。 军队干部选拔看重能力,但人际分歧有时影响名单。傅全有被漏报,就是因为做事较真,不圆滑。张治银给机会,让他指挥演习,傅全有抓紧筹备,分析海况地形,亲自把关细节。演习中部队行动迅速,完成任务,上级评价高。这不只帮他摆脱争议,还让他的发展加速。现实中,这种坚持原则的性格,吃小亏但长远受益,傅全有就是例子,从师长到军区司令,一路靠实力说话。 后续傅全有在成都军区加强训练,兰州军区注重边境建设,总后勤部改进保障体系,总参谋长时推进军队现代化。他的军旅56年,见证中国军队变化,从传统作战到现代战略,每步都接地气,不浮夸。退休后,他继续关注军队建设,献策出力。儿子傅勇也参军,当东部战区陆军副司令员,少将衔,延续家风。傅全有出生贫寒,从小以种地为生,没读过书,但通过军旅生涯一步步爬升,体现了实干精神。 傅全有的军旅起步于1946年10月,加入晋绥野战军3纵独立第2旅2营4连当战士,那时他才15岁,告别家乡投身革命。1947年7月,部队西渡黄河归西北野战军,他从战士升班长、排长,参加西北战场战斗。解放战争中,他英勇善战,不畏生死,多次负伤,但坚持冲锋在前,打下战功。新中国后,他继续深耕部队,从基层到高层,经历整编和调整,始终注重实战训练。 在抗美援朝战场,傅全有作为营长,指挥金城战役侧翼进攻,注重细节调整队形,避开炮火,确保部队推进。他的指挥风格务实,获得表彰,回国后进入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在团师级岗位应用所学。到1975年副师长时,他已积累十年经验,但因原则问题差点止步。张治银的干预,通过演习检验,让他证明能力,推动后续晋升。这反映出军队中能力与人际的平衡。 傅全有1983年任军长时,指挥老山作战,协调防御和炮火,打击敌方。他的领导注重效率,提升部队响应。调任成都军区后,主管高原战备,组织适应训练。兰州军区时期,加强边防,戈壁巡逻考核耐力。总后勤部部长时,优化物资供应链条,提高保障水平。总参谋长任上,指导现代化建设,到2002年退休。他的生涯跨越多个战场和岗位,体现从基层到高层的完整历练。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孔甲丙今说史

孔甲丙今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