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标和行标中,对针刺测试的要求我感觉要修改了,单针穿刺价值不太大。难度上到

品俭 2025-11-21 17:49:04

现在的国标和行标中,对针刺测试的要求我感觉要修改了,单针穿刺价值不太大。难度上到“模拟隔膜完全崩毁”最合理。因为真遇到极端工况时,电池不会按照实验室的节奏慢慢失效,它更像是突然被推到极限:隔膜撕裂、短路瞬间发生、热失控链条可能一气呵成。很多事故就是发生在这种最不受控的一秒里。所以有没有能力扛住隔膜崩毁,本质上决定了这块电池的底线有多高。 测试挺有意义。他们做的是六面穿刺+十根钢针同时贯穿的极限破坏,这种强度基本等同于把电池内部结构直接撕碎,属于把短路强行拉满的那种暴力场景。按传统液态电解液电池的逻辑,这种测试大概率是要冒烟甚至起火的。但结果是无冒烟、无起火,最高温也没超过 40℃。

0 阅读:0
品俭

品俭

感谢大家的关注